他還真的應該好好想想,到時候要怎麼給自己的兒子啟蒙。

……

過年期間,各種應酬自是不用細說。

顧清菱來來往往見了不少人,按照親疏遠近,身份高低,一直排到了元宵節。

沒辦法,李文崇是明光帝的親弟弟,不管是輩份,還是身份都是很能拿得出手,但凡想要攀上關係的皇親國戚怎麼可能錯過這個機會?

紛紛帶了大小禮物,上前拜見。

不一定是有事相求,混一個熟臉也是好的。比如說那李松,不就是混了一個熟臉,這才被崇親王看上,推薦到王妃那裡,做了大明投資俱光部的負責人?

但凡耳目聰明一點的,心裡都有數。

這些人的底細,李文崇也提前跟顧清菱打過招呼,讓她做到心中有數,別隨隨便便就被人給忽悠了。

在皇家,不夠多精明的,一般都成了邊緣人物。

就是這樣,夫妻二人還被明光帝請進宮,喝了一下午的茶。

忙了那麼一圈,顧清菱這才騰出手來,找姚大夫人商量姚安宏、姚安逸入京讀書事宜。

書香院還在建當中,不過當初圈的地當中,就有一個別院。

顧清菱的意思, 是想讓姚安宏、姚安逸兄弟二人先進墨香別院讀書。

“我已經跟姚氏書塾去過信了,以前宏哥兒、逸哥兒常用的一位先生也會跟著上京,除此之外,文崇也幫忙請了幾位當世大儒。”顧清菱說道,“到時候皇子們偶爾也會去墨香別院做客,宏哥兒、逸哥兒有機會跟他們接觸接觸也是好的。”

既然要想建一個震驚大明的書院,顧清菱當然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建了,前期的準備肯定要準備起來。

除了婁清負責的建築物,先生以及學生之類的,也是顧清菱需要考慮的。

她打算將姚氏書塾那邊比較好的東西都搬過來,然後再加以調整,吸納當下科舉所需要考的內容,以及未來世界所需要的各行各業的人才,開設諸多專業課程。

姚安宏、姚安逸走的是科舉向,他們讀的自然是“治世科”。而以姚九爺等人為首的皇子們,他們年齡各不相等,教學自有上書房的先生負責,而她所需要做的是開闊他們的眼界和思維,那麼開的當為“世界科”,專講大明的過去與未來,以及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其中包括人文地理,各個方面的雜學。

不需要精,但要知道這些東西的存在。唯有如此,顧清菱在後面開設各個細科,培養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時,這些年輕人才不會覺得“驚訝”。

年輕人才是大明的未來。

只要他們能接受,那些“老古董”終將會被淘汰,到時候埋下的科技種子就能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