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禮,李文崇讓他起來。

詢問了姚大爺近況,便說起了姚老太君在金陵搞出鉛筆和筆記本的事,將信遞給姚大爺,讓姚大爺有一個心理準備。

姚大爺傻眼,這事他這個姚家人了知道,為什麼崇親王卻比他先知道了?!

一看信是老太君寫的,姚大爺服氣了。

他娘怎麼回事?

這麼重要的事情,不寫信告訴自己,居然寫信給崇親王?!

在他娘心裡,他這個親兒子還沒有崇親王靠譜嗎?

“真的假的?這東西也太神奇了吧,不用沾墨就能寫字?!”

不僅有顧清菱的親筆信,還有金陵那邊的報紙,清清楚楚地顯示了鉛筆和筆記本的出現,在金陵引起了多大的風潮。

天高皇帝遠,京城這邊還沒有接到訊息,但金陵那邊已經大人小孩子都用上了鉛筆。

尤其是底層老百姓,特別喜歡鉛筆,覺得這東西比那毛筆好用多了,不僅攜帶方便,書寫方便,而且價格也非常便宜,簡直就是“利器”。

“確實是利器,這東西的出現,更會讓讀書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容易。”李文崇盯著姚大爺的眼睛,說道,“你娘在做的事情,你應該心裡有數,從活字印刷術到紙張,再到鉛筆和筆記本的出現……大量的書籍,變得便宜的紙張和筆,讓老百姓識字變得越來越容易。相信再過不久,不僅金陵會出現很多識字的老百姓,大明王朝的各個地方都會出現……到那時,必有士家反彈。”

現在沒有反應,只是他們沒反應過來。

一個是金陵本來就地處有富饒之稱的江南,那裡富商極多,誰家條件好了,都會想辦法讓家中子嗣讀書。所以,江南多出讀書人。

一個是“燈下黑”。

本來江南那邊讀書人就多,金陵又因為顧清菱大搞經濟發展,吸引了天下商人,來這邊暫居或遊學的讀書人也極多。

大家身處其中,走過路都能碰到讀書人,大家也習慣了。

一個是顧清菱從來沒打出過“開民智”的旗號,她只是為了做生意,賣報紙、賣書,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當地人一看,除了商人往他們這裡跑,遊學的讀書人也往他們這裡跑,為了跟讀書人搭上話,不自覺的就會學幾個字,好跟讀書人湊上話。

再加上顧清菱為了“促銷”所採取的各種有獎活動,奔著獎品去的老百姓格外積極,什麼老爺子、老太太都去了。

為了一個雞蛋,為了一張優惠券,他們會強迫自家孫子今天背一首詩,明天背一首詩,就是為了拿“獎”。

以“利”誘民,明顯的商業手段。

大家只看到姚家生意做得風聲水起,紅紅火火,很少人思量這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

還有一個,那就是這些事情只發生在金陵,李文崇有意識的圍堵了一些訊息,沒有驚動金陵之外的人。再加上明光帝從顧清菱那裡撈到了一點好處,也有意識的隱瞞了那邊的動靜,於是乎……

京城士族官員根本不知道,短短几年間,金陵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樣子。

可再怎麼隱瞞,也不可能瞞得住所有人。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文崇知道,隨著顧清菱的動作越來越多,金陵的那點事情,早晚會暴出來。

到時候引起的反彈,必然極大。

他找姚大爺商量,除了讓姚大爺有個心理準備,就是想跟姚大爺商量,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姚大爺有些茫然:下一步該怎麼辦?

他哪知道啊?

他娘根本沒跟他說過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