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教授過來坐了一會就走了,沒有過多的打擾楊傑他們。

只是有這一幕的發生,讓戚父戚母更加滿意自己這個未來女婿了。

在普通百姓的眼裡,大學教授都是些德高望重有身份的人,楊傑能讓他們高看一眼那就是有真本事的。

看看楊傑接觸的都是什麼人啊,大學教授都主動過來探討知識,就這一會還被邀請進入了華夏曆史協會中,戴華夏兩個字,一聽名字就知道很厲害了。

不過是加入個協會,楊傑是沒什麼感覺的,反正他也就是掛個名,一般是不會參與其中的。就像他加入的詩詞協會一樣,就是多了個身份,屁事沒有。也不能說一點用沒有,能多認識人,當初他能找錄音師林遠幫他錄製歌曲,就是李老幫的忙。

認識的人多好辦事,這是有道理的,畢竟沒有人能夠全能。而且就算全能也不可能一個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中午吃了頓飯,又休息了一個小時,下午楊傑他們又接著到寶石塔和**塔去轉了轉。

楊傑等人走到了寶石塔時又遇到了轉到這裡的肖瀟陪著的大學教授一行人。

“咦,李教授鄭教授王教授伊教授,還有肖瀟你們也走到這了啊。”

既然認識看見了總要打聲招呼的。

“小杰你們也到這了啊。”鄭教授笑道:“碰見了咱們就一起走走吧。”

“行啊,正好幾位教授都是博聞強記,也給小子說說這塔的風情故事。”楊傑笑道。

人家剛剛把自己介紹到了歷史研究協會中,中午又交談了一番,算是認識了,而且一起走走也能交深一點。

“呵呵,我們對這西湖的風景還是有些瞭解的,說說也可以,正好也不無聊。”李教授接過話道:“說起來這西湖中的兩座塔,還是這寶石塔的事蹟多一些。”

“寶石塔又名保俶塔,本來是吳越王錢俶從宋朝京城保全了平安回來後,還願建的塔。意思是保的錢俶安全回家的意思。”

“之後因為百姓將俶看作叔的緣故,又有了一些傳說軼事。其中有一個就是說:有一小叔在行房事時,突然一聲慘叫,緊接又聽見小叔媳在哭,住在對屋的嫂嫂知道情況不妙,隨既拿了切鞋底用的錐子,衝進房內,對準小叔的屁股刺去,小叔子猛一驚,一縮身翻下床來......小叔得救了。

原來,嫂嫂的丈夫也是在行房事時發生“一馬跑空”而死的,所以,她當聽到小叔的慘叫,小叔媳婦的哭聲,才作出這樣的舉動——急救小叔。

在封建社會,這種事是很難起齒和不能被人看到的。後來,嫂嫂自覺無顏面見人就自盡了。小叔子夫婦為了報答嫂嫂救命之恩,特修築此塔紀念。故叫“保叔塔”。”

眾人一邊看著寶石塔的風景,一邊聽著教授們說著傳說。

此時李教授說完一個塔的來由,師範大學的王教授指著旁邊石碑上的兩首詩笑道:“還有一個也是嫂嫂保佑小叔的事蹟,相傳古時有兄弟兩人,在弟弟小時父母就不幸亡故了。哥哥和嫂嫂就肩負起了養家的擔子,撫養了弟弟長大。後來官府徵兵,強行將在田中耕作的兄長帶走服役了,後來在服役期間見到了自家的正在外地做生意的弟弟。弟弟看兄長服役辛苦,身體也不好,就將自身的銀子給兄長帶上回家,用自己代替兄長服役。”

“兄長拖著病體回到家中,妻子相見悲喜交集。宋嫂聽了丈夫悲傷訴說的兄弟相見過程,感兄弟之情深似海,念兄弟之德比山高。次日起,宋嫂天天上寶石山的大石佛院燒香拜佛,祈小叔在戰場上天天平安,身體健康。並立志在寶石山上修一座長生塔,保佑小叔子早日平安順利返故里。鄉親們感於宋嫂的善良和平日裡慈善濟貧,紛紛出工出力出料,不久塔建成。鄉親們稱之為“保叔塔”,即現在的保俶塔。”

“不過之後有個新任杭州知府遊西湖來到保叔塔前,聽說這座塔是宋嫂為保佑小叔造的長生塔,心存疑惑。不作任何調查研究的這位知府武斷地認為叔嫂必有私情,便在塔身上寫了這一首諷刺詩。”

楊傑聽了往石碑上看去,只見上面寫道:為何保叔不保夫,叔何親密夫何疏。縱然掬盡錢江水,難洗嬌娘一生汙。

不過旁邊還有一首反駁用的詩:叔叔出征代奴夫,為報深恩造浮屠。奴心明似西湖水,州官何須費猜度。

楊傑笑道:“不用說旁邊這首就是鄉親們不忿那知府的汙衊所寫的了。”

“不錯,這塔是他們親手建成的,自然清楚是怎麼回事,為保自身清名,就請了人提了這首詩以作反駁。之後弟弟拖著虛弱的身體回來,並且娶妻生子,兄弟兩家人合開了一家餐館,其中那道宋嫂為了給叔叔平安回來接風時做的魚羹,就成為了餐館的招牌菜,一直傳承到了現在,味道不錯。”王教授介紹道。

“那真是可惜了,早知道有這麼一個故事在其中,中午的時候就應該點一道宋嫂魚羹嚐嚐味道了。”楊傑可惜道。

“沒什麼可惜的,等回去讓黃老師做一頓啊。”戚藍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