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饅頭(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了一場雞湯,黃森也開始做午飯了。
得益於宋華英的點餐,中午就是一大盆的雞蛋裹著饅頭炸的,香酥脆,陪著涼拌白菜心,辣椒拌黃瓜,番茄雞蛋湯,也是填飽了肚子。
“黃老師,你這是在魯省啊,怎麼還蒸這麼小的饅頭。”飯吃在嘴裡,宋華英還挑毛病。
“怎麼了?饅頭還不一樣麼,我覺得很好吃啊。”彭一昌奇怪的問道。
“當然不一樣了,彭彭你這是在魯省這裡待的不長,你不知道,魯省這裡,外面賣的不算,家裡做的饅頭可都是個大的,一個能頂這樣四五個。”宋華英道。
“真的假的,那麼大的饅頭誰吃的了啊。”彭一昌作為一個南方人真的是不怎麼了解這裡的情況。
“吃不了掰開啊。說真的,北方雖然吃麵食多,可東北那邊吃大米呃比重也挺多的。山西陝西面多,要說饅頭這東西還是魯省這裡花樣多。”宋華英對這裡很瞭解,“平時就是蒸的大饅頭就夠大的了,可過年的時候做的超大大棗餑餑真的是比人的腦袋還大,我去年的時候還特意買過回去,一家人一頓也沒吃完一個。”
黃森聽了笑了笑補充道:“不錯,在這裡甚至是北方,饅頭絕對是第一主食,一般一說起饅頭大部分人首先想起來的就是魯省這裡的大饅頭,嚼勁十足,天然麥香濃郁,正如魯省人質樸的性格,醇厚實在。在其他地方的人眼裡,市面上的魯省大饅頭絕對是最大的饅頭了。
特別是過年前蒸的那種,很大,而且單單用咱們現在這種鍋蓋是不行的,弧度太小了,饅頭膨大就能將鍋蓋頂起來了,所以都得用特殊的鍋蓋才行。小杰家裡應該就有吧?”
“肯定有啊,每家都有一個,這玩意每年都用,不趁一個在手裡怎麼行。我們家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七蒸一鍋,能吃一個正月。”
楊傑想著小時候的事情道,“那時候都是奶奶家二十五蒸,大媽家二十六蒸,自己家二十七蒸,都是一大家子一起上陣,誰家蒸當天就在誰家吃飯,非常熱鬧。
只是隨著奶奶年紀大了不蒸了,孩子也都大了,而且都忙著幹活,後面就是各家自己弄,也不熱鬧了。只是過年那兩天才一起吃飯。也讓下一代的孩子少了很多樂趣。”
黃森接著道:“就是這麼個意思,想要吃那種饅頭,真的是不好做。每家每戶都要拿出一整天來蒸饅頭,大人孩子齊上手,全家總動員。戧面要用擀麵杖,兩個人抬著壓面,一邊壓面、一邊戧入乾麵粉。只有壓得實、揉到勁、戧面足,才能保證蒸出來的饅頭有那種彈牙的嚼勁。我自己還是不費那事了。你們想要吃,等有空自己買吧,現在外面也專門有賣的,不過那些都是機器做的,味道上還是有些差別的。”
何泉聽了看了一眼笑道:“小藍這兩年就會做了。”
“何老師說什麼呢。”戚藍白了何泉一眼。
“哈哈,何老師說的對,他們兩個結婚了,到時候肯定會和婆婆一起做的。”黃森思索了一下道:“嗯,小杰,我臘月的時候也和你們家一起做吧,帶著孩子過來也熱鬧熱鬧。”
“那感情好,就是多蒸一鍋就是了。”這沒什麼好糾結的。人多一起做氣氛好啊。
“提前幾天,咱們可以拍一期特別節目啊,我們也跟著沾沾光,帶兩個走。”何泉提議道。
“那老黃你今年過年回京城過?還是在這裡過?”宋華英問道。
黃森想了想道:“其實無所謂,我看我父母不愛回去,在這裡住了半年了,我爸整天不是找人下棋,就是到村口那裡和幾個老人打牌。我爸現在打夠級打的那演技厲害了。我媽也是認識了不少人,早上晚上舞跳的勤死了,到點就去。在這裡也挺好的,兩人練口音都有些變了,你就知道他們在這過的多好了,村裡過年也熱鬧。”
“黃老師聽你這麼說,我也想讓我爸媽過來住了。”何泉本來買個房子也是打算接父母過來的,只是他和黃森不一樣,黃森現在已經不教學了,時間比較自由,他可是每週都要錄製開心大本營的,而且工作重心也都在那裡,這就註定了他在湘省的時間多。所以就一直還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