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琵琶行的震撼(第2/3頁)
章節報錯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配合著播放的琵琶行聲樂,彷彿一個有著高超技藝的技師形象突顯再眾人眼前,抒發著心中的不得志。
何泉的聲音伴著越來越急的琵琶聲很容易就將眾人帶入到了當時的場景之中。從視覺和聽覺上衝擊著觀眾的神經。一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生動的描繪出了聽眾對於琴聲的嚮往,描繪出了餘音嫋嫋,餘意無窮的境界,不僅令人拍案叫絕。
然後樂音凝結休止,如泉水結冰一般,由緩慢而斷絕。這時使人覺得另有一種深藏的愁緒和憾恨產生;此時的靜默無聲的情境,更勝於有聲。不久絃聲突然彈出,就像銀瓶突然迸裂,水漿四處飛濺一般。又像鐵騎突然衝出,一陣刀槍交鳴的聲音。一曲雖終,但那蕩氣迴腸,驚心動魄的魅力卻沒有消失,給人留下了回味無窮的廣闊想想空間。
琵琶行的特點就是長,當初哪個學子不是背的死去活來也記不住啊,這才將將一半,還早著呢。楊傑空出一點距離繼續寫下第三段。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這一段只是訴說琵琶女的身世。樂府詩就是這樣,每一首都是一個故事,能彈能唱能講,這也是樂府詩不好寫的原因。
這一段深刻反映出了封建社會中,樂師和藝人們被侮辱被傷害的悲慘命運。這一段也是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感同身受。他們這些人都是藝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楊傑詩中的那個年代,自己的命運也不會比其中的琵琶女好多少吧。
想到這,他們不僅很是感恩自己的祖國強大,沒有外敵敢來入侵。感恩現在的和諧社會,才能讓他們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不得不說曲和詞相輔相成下的威力太大了。完全讓人投入了進去。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