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29]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漢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軍處理好與東吳孫權的關係,並擊退了多次進犯巴西的張郃後,開始爭奪漢中,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治兵,準備支援漢中攻打劉備,九月,軍隊進駐長安。[30]次年,劉備軍將夏侯淵斬殺,而曹操的大軍到這一年三月份才開到漢中,劉備雖然很自信的說“我必有漢川”,但卻採取了佔據險要、固守不戰的策略。[31]此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提議並帶兵前去擷取,但沒有在與趙雲約好的時間裡回來,趙雲便僅帶了幾十個騎兵前去尋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軍並與之交戰。趙雲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回到營中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吶喊,並用勁弩攻擊其後軍,致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計程車兵墜入漢水淹死。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32]致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3334]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爭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3537],劉備趁機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命關羽守下邳,代行太守職務,劉備則

後來,袁紹派大將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荀攸提出了聲東擊西、輕兵掩襲白馬的作戰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議,親自率軍救援。顏良大驚,倉促應戰

後來,袁術北上投奔袁紹

後來,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于徐州,劉備趁機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命關羽守下邳,代行太守職務,劉備則返回小沛。[89]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流落至幽州涿郡。[2]到了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關羽、張飛都加入其中,隨劉備輾轉各地,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感情好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3]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任命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隨劉備出席活動時,關羽和張飛則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周全。[2]統部曲。隨劉備出席活動時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因曹嵩被殺而遷怒於陶謙,於是發兵攻打徐州。陶謙求救於劉備,劉備和關羽率千餘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關羽與劉備屯兵於小沛。而後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領徐州牧。[4]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軍奪取了呂布軍隊的黃金,呂布派遣高順率軍攻打劉備。曹操遣夏侯惇前來幫助劉備,被高順打敗。同年九月,高順擊潰劉備。於是,曹操親自率兵東征呂布。劉備與曹操共擒呂布於下邳,奪得徐州。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劉備、關羽、張飛等人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56]

劉備與曹操在許昌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活著對國家有利,殺了曹操實在可惜,於是不從。[7]

後來,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于徐州,劉備趁機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命關羽守下邳,代行太守職務,劉備則返回小沛。[89]

陣斬顏良關羽迴歸劉備的事蹟在魏晉時期被評價為“臣子逃歸君父,振古通義,故魏武善關羽之奔”[16],說明關羽在曹營之中,仍然被視為劉備的臣子[11]。迴歸劉備的舉動是符合義理的[11]。後來,民間文化把關羽此舉叫做“千里走單騎”。

古代石刻中的關羽形象

古代石刻中的關羽形象(10張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10]

後來,袁紹派大將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荀攸提出了聲東擊西、輕兵掩襲白馬的作戰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議,親自率軍救援。顏良大驚,倉促應戰。曹操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擊之(此時的關羽,依然是劉備的臣子[11])。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死顏良於萬軍之中,又拔出佩刀斬得顏良的首級,然後返還。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1213

在關羽尚未斬殺顏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賞關羽的為人,為了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以私人感情來詢問關羽。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張遼擔心,自己若是如實彙報,可能會導致曹操殺關羽。於是,張遼嘆息良久,終於意識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為自己和關羽的兄弟情誼就放棄職責。最終,張遼向曹操如實彙報了關羽的心意。曹操因此稱讚關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曹操又讓張遼揣度一下關羽何時離開。張遼深知關羽是知恩圖報之人,於是,為關羽擔保:“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後來,關羽為曹軍斬殺了顏良,於是,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向北,去袁紹軍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1415]

關羽迴歸劉備的事蹟在魏晉時期被評價為“臣子逃歸君父,振古通義,故魏武善關羽之奔”[16],說明關羽在曹營之中,仍然被視為劉備的臣子[11]。迴歸劉備的舉動是符合義理的[11]。後來,民間文化把關羽此舉叫做“千里走單騎”。

鎮守荊州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後,越來越器重諸葛亮。關羽、張飛對此事感到不悅,劉備解釋道:“我得到了孔明,就像魚得到了水,希望諸君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於是停止了抱怨。[17]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當陽(今湖北省宜昌市)長坂坡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18]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