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籍貫為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於東漢光和五年(182年)出生,為孫堅的第二子。[5]孫氏世代在吳地為官,而孫權出生時,孫堅正擔任下邳縣(今江蘇邳州)縣丞之職。[5]據傳他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第二十二代孫。

中平元年(184年),時任佐軍司馬的孫堅隨朱儁征討黃巾軍。孫權與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城關鎮)。

中平六年(189年),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函谷關以東)聯軍時,孫權跟隨長兄孫策遷居至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奉袁術之命征討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喪事畢後,全家遷往廣陵郡江都縣。孫權九歲喪父,受到其母吳夫人的教育。[6]

初平四年(193年),孫策投奔袁術後,命呂範將孫權等人接到住在曲阿的吳景(孫權的舅舅)處。次年,孫策為袁術攻打廬江郡。揚州刺史劉繇深怕被吞併,欲對孫權及其母等不利,於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及孫權等幼弟,提供養護。[7]後來,孫權跟著吳夫人遷往歷陽縣(今安徽和縣),又遷往阜陵縣(今安徽全椒附近)。

十五而立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起兵渡過長江,在擊破劉繇後,派陳寶到阜陵接家人回曲阿[8]。

孫權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他常跟隨在孫策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此時,孫權與胡綜、朱然在吳郡讀書。[9]

建安元年(196年),在孫策收得丹陽、吳、會稽三郡之後,十五歲的孫權被任命為陽羨(今江蘇省宜興市)縣長,[1]吳郡太守朱治察舉他為孝廉,揚州刺史嚴象舉其為茂才。後又代理奉義校尉。[10]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初,孫權隨孫策討伐廬江太守劉勳。劉勳敗逃後,又進軍沙羨,討伐江夏太守黃祖,收得了廬江、豫章二郡。

少年統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孫權當年虛歲十九歲,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他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11]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孫權三次進攻江夏郡,最終擊殺黃祖,吞併江夏郡大部。

赤壁之戰

主詞條: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曹操佔領江陵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之地。孫氏陣營內部分化為主戰和主降兩派,主戰派以魯肅、周瑜為代表,主降派以張昭為代表。張昭在當時影響力很大,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孫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出兵的種種弊端,開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之謀,以五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軍。戰後,劉備、周瑜等又追擊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1]

此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包圍,周瑜採納呂蒙的計策,留下淩統抵禦曹仁,以一半兵力馳救甘寧,獲勝而返。同年,孫權親率大軍圍困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張昭出兵不利,孫權亦未能破城,最後只得退兵。

百科x混知:圖解赤壁之戰

百科x混知:圖解赤壁之戰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與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曹仁的軍隊死傷眾多,最終棄城逃走。孫權得南郡後,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同年,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孫權與劉備在京口相見,並同意借南郡等予劉備。二人此次會面,鞏固了孫劉聯盟。曹操為防範孫權,強制內遷淮南的民眾,引發江淮十餘萬戶百姓驚慌,使其盡皆渡江歸附孫權。[1314]

隔江對峙

孫權畫像

孫權畫像[12]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遣交州刺史步騭揮師南征。步騭大軍壓境,交州九郡無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領眾兄弟接受孫氏管制。唯有劉表所任命的蒼梧太守吳巨陽奉陰違,最後被步騭所斬。孫權為籠絡士燮,加其為左將軍。[15]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聽從謀臣張紘的建議,將治所遷至秣陵。次年,修築石頭城,改秣陵名為建業(今江蘇南京)。同年,又修築濡須塢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孫權以舟師圍攻曹操水軍,俘獲三千餘人,曹軍溺亡數千人。[16]在與之相持一個多月後,孫權成功地勸退曹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