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沐陽開講《西遊記》第二回,回目叫什麼,他也懶得說了。

西遊記這書故事情節非常的緊湊,和他前世寫的那些連載類網文完全不一樣,一點也不拖沓,往往一回裡面就有無窮的變化,資訊量豐富得很。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屢屢被拿來寫同人,因為素材太豐富了,可以節省很多構思的時間。

“話說這美猴王得了姓名,歡喜踴躍之後,跟著眾師兄弟學語言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過了一日又一日,一日還一日...終於等到了菩提老祖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

聽到這裡,不少人頓時就激動了起來,他們忙活了一天,不就是等這一刻嗎?

此時的他們心潮澎湃,面露微紅,感覺耳朵有些發燒,忍不住抓耳撓腮。

李沐陽忍著笑,接著往下講——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師看見,叫孫悟空道:“你在班中,怎麼顛狂躍舞,不聽我講?”悟空道:“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

眾人聽到這裡,完全不自已代入成了孫悟空,他們可以深切體會到孫悟空那時候的心情。

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悟空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矣。”祖師道:“那山喚名爛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

“哇!已經七年了,悠閒了七年麼~”

七年的時間,在現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可不算短,足夠生個娃然後送ta去讀小學。

但是李沐陽知道,隨著眾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修行越來越無歲月,他們就會明白,時間,那根本不算時間。

有的時候,隨便打一個盹,或者閉關修煉一下,隨隨便便就是幾百年、幾千年過去了。

就拿他前世來說,聖人之流屬於神話傳說,為什麼?

因為人類繁衍發展的這段時間內,聖人很可能小眯了一會兒,沒有人前顯聖,以至於被人類視為虛構的存在。

放眼在時間長河這個大跨度裡,人類的存在不過是聖人存在中一個小環節,人類大興之後,必然還有其它種族崛起,如此而已。

祖師道:“你今要從我學些什麼道?”

悟空道:“但憑尊師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

接下來祖師便說了種種法門。

而李沐陽每講一種,就會有一些人面露思索之色,或者欣喜之色,也有瞠目結舌,也有惑而無感...

“真有問卜揲蓍、趨吉避凶這種道法嗎?怎麼感覺有些像神棍?”

“壁裡安柱、窯頭土坯、水中撈月,這些道法有著明顯的缺點,為什麼菩提老祖還要說出來呢?不是多此一舉嗎?”

.....

眾人邊聽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可是李沐陽並不負責解答。

隨著李沐陽往下講,眾人也不敢隨便提問了,因為他們心裡都在想:難道真的有長生不死這種東西?

道法雖然精妙,但也只是讓人變得更強,哪怕稷下道院也沒有承認修習道法可以讓人長生不死。

孫悟空聽完了菩提老祖遍數的幾種法門,直接說道“也不學,不學!”

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麼?”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揹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

“啊?把師父氣走了!”眾人也沒有什麼擔心的,畢竟孫悟空是主角,不可能就這麼簡單完事的。

果然接下來孫悟空領悟到了菩提老祖的暗示,三更半夜從後門一個人去見了菩提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