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不知道自己在這片時間相對靜止的區域待了多長時間。

但隨著實驗的進行,他眼中的期待之色,開始慢慢的消失了。

很快,用於實驗的粒子資料模型,用到了最後一個,

而帶著最後的期盼,

他開始了第一個實驗方案的最後一次實驗,

然而片刻後,他的臉上只剩下了失望的神色,

“看來是失敗了!”

“也不知道哪裡出現了問題?”

“是數學模型,還是這時柵位感應裝置!”

在數學模型上,他看不出什麼。

但時柵位移裝置

作為在相對論提出後,演化出的驗證相對論的實驗裝置,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是極為成熟的一種高精度感應裝置,

再經過花神星的改進和建造槍的列印,

可以說實驗裝置也沒有任何問題,

王猛思來想去也只有一種可能,

“看來是實驗方法有問題!”

想到這裡,王猛再次看向了航天頭盔上的資訊面板,

“花神星提出的實驗方法不僅僅有一種,再試一試其它的方法!”

想到這裡,他重新振作起來,

“既然粒子擾動的方法已經試過了,那接下來該試一試微重力擾動的方式!”

王猛嘀咕著,

從航天服上摘下了一個類似和保溫杯一樣的裝置,

他按照花神星留下的說明,

開始除錯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

所謂的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

雖然名字聽起來像是某種黑科技,

但其本質上還是利用不同質量密度的物體,來產生人類幾乎無法感受到的重力差,

即使這種微小的重力差,並不會明顯的對現實空間產生影響,

不過在精密儀器的控制下,已經足夠用來表達數位秘鑰所包含的資料了。

而這樣的技術,也並不算多先進。

早在2022年海都交通大學的科研人員,

便已經驗證了毫米級引力變化下的廣義相對論,

在這樣的理論技術支援,微重力領域在這幾十年裡也有了長遠的發展,

這也是花神星為何能造出的微重力感應裝置的原因之一。

關於微重力感應裝置的事情在王猛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此刻微重力感應發生裝置也除錯完畢,

按照花神星的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