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意味著他也可以用一睡兩年的方式快進時間,

就算飛船的速度沒有提升,

但在時間上已經可以算是縮小了一半。

他的任務進度也會大大加快

而且地面已經開始嘗試更長的冷凍休眠實驗,

隨著冷凍休眠時間的繼續增長,

壽命問題已經不在是限制他到達系統標註點的主要原因。

而這正是值得他高興的地方。

除了技術上的突破外,

王猛還在這幾份信件上還看到一個奇怪的內容,

大都地面指揮中心,

對於他為地面提供了拿沙的冷凍休眠技術的資料,做出了特別得感謝。

看到這樣的感謝信他覺得有些奇怪,

幾年前他給地面提供拿沙冷凍休眠技術時,地面便已經感謝過一次,

如今過去了這麼久,又發來了感謝信是什麼意思?

這讓王猛有些費解。

“也許是低溫冷凍休眠技術突破二年週期的原因吧!”

這也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原因。

王猛搖了搖頭,將資訊面板放到一旁,

向花神星詢問起了這一年的模擬實驗的情況。

與地面順利完成二年週期的冷凍休眠實驗不同,

花神星這裡的進展並不大。

氦閃的控制難度極其大,

與殼層氦閃相比,二者的難度,簡直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

殼層氦閃猶如劃燃的火柴,

而氦閃便像是點燃的烈性的炸藥。

就像是裂變技術和聚變技術,

雖然同屬核技術,但裂變核電站早在幾十年前便被人類使用,

但可控聚變反應,還是王猛透過探測木星的臨界聚變狀態,再加上花神星的強大分析能力才突破的。

而氦閃是在氫氦聚變之上,連躍三級的劇烈核聚變現象,

縱使花神星經過這十幾年不斷的更新換代,

在硬體和軟體上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木訥的花神星。

但想要模式實驗出可控氦閃的裝置,

依舊有著很大的難度。

這種難度王猛也清楚,他也並不著急,

在冷凍休眠技術出現後,時間問題上已經不需要他擔心。

“還要多久?才能做出第一套模擬實驗方案?”

“如果想要,獲得一套比較穩定的模擬實驗方案!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追書神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