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類至今還沒有觀察到變黑的白矮星,

當然要是真的存在變黑的白矮星,人類也很難觀測道。

以上的整個過程,便是王猛瞭解到的關於太陽系的最終結局的一種推測。

在結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便是氦閃,

由氦變為碳的氦閃過程是太陽膨脹為紅巨星的導火索,

也是將碳素元素壓成白矮星的重要過程,

為太陽在宇宙中留下最後的痕跡,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能做到如此事情,也就意味著氦閃所爆發出的能量已經到了人類難以估量的程度,

也許在整個太陽的一生中,

因為是低質量恆星的緣故,無法出現超新星爆發,讓整個銀河系中的文明為之側目,

但氦閃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

讓太陽的光芒在周邊幾百光年的範圍內變的再次耀眼,

也許某些星系中的生靈,會第一次看到他們周圍存在這麼一顆恆星,

若是他們已經有了進入太空的能力,

也許會思考,那個星系中是否存在過生命?

也正是這樣耀眼的過程,

才會讓某個影視裡的人類,因為探測到太陽即將發生氦閃,

而給自己的星球插上行星發動機,

試圖遠離太陽,流浪藍星。

想到這裡,王猛的腦海裡出現了很多的想法。

若是他能掌控真正的氦閃,

就算使用一次,因為材料問題導致推進器報廢,那對於飛船的提升將不可估量。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氦閃爆發時,

還能在內部擠壓出緻密的白矮星物質,

他有沒有可能利用氦閃作為動力的同時,一併將材料問題也解決了?

要知道傳說中密度極大的中子星的形成過程也可能與白矮星的形成過程相似。

若是他能掌握真正的氦閃,也算是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那在這條道路的盡頭,是不是意味著有機會搞出中子星物質。

對此王猛的內心波動起來,

但他很快便冷靜下來。

中子星這種事情還過於遙遠。

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氦閃問題。

對於氦閃問題,無論是要掌握氦閃,還是想用氦閃造就白矮星物質。

兩個重要的因素必須要考慮,

一個是溫度,另一個是簡併態環境。

至於高溫,在磁約束技術和殼層氦閃技術上,已經有了應用,並不需他擔心。

唯有簡併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