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地面準備前往塞德娜星的資訊,

他想到了塞德娜星上的情況,

在這五年裡,

塞德娜星上的對撞實驗依舊在進行,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

塞德娜星上的實驗效率開始慢慢下降,

留在塞德娜星的人工智慧並沒有金手掌,

所以智慧裝置出現損耗的是必然的,

這也導致對撞實驗的效率逐年下降。

所幸塞德娜星上的對撞實驗還是有所發現,

而且塞德娜星上的對撞實驗基地,原本就是用來過渡的。

當初因為自旋異常導致全球範圍內的停電,使得地面無法在藍星上進行對撞實驗,

他這才在塞德娜星上建立大型對撞機,繼續著量子物理的研究。

但可惜的是,他與花神星並非專業的物理學家,

縱使他可以將實驗資料傳送到藍星,

可這與物理研究員親自操作對撞機還是有差別的,

花神星只能按照標準的對撞流程進行,

而專業的物理研究員,

卻可以透過也一些微小的資料差別對對撞機進行微調,

這種微調,作用的粒子對撞上,

就像是檯球運動,

球杆撞擊檯球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

而留在塞德娜星上的人工智慧便是從這一方面進行實驗,

但因為程式的靈活遠小於人類大腦意識的主觀能動性。

所得資料的研究價值會有所下降,

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資料積累下還是有了一些科技上的突破。

然而,讓王猛失望的是:

塞德娜星對撞實驗帶來的技術突破,

並非是他所期望的那三項技術,

即超光速技術、多維度空間技術、時空對稱性下的平行宇宙。

而是一項他從未想過的技術,

一項不應該與量子物理有聯絡的技術。

即使上次醒來時他已經知道這項技術,

但現在,當他看到這條資訊裡後,他的心中還是有一些詫異:

“量子物理怎麼會與腦機介面技術有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