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藍星的平均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

而以光速飛行一個天文單位大約需要8.3分鐘的時間,

這就意味著,他與藍星的訊號延遲已經達到了12天左右的時間,

若是算上沿途各種訊號轉換的導致的延遲,

他與藍星單向通訊的訊號延遲將超過了13天,

若是像成功建立一次有來有回的通訊,恐怕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

若是換做五年前,

感受到如此遙遠的距離,

他還會感慨一番,

但隨著他遠離藍星,遠離太陽,面臨將來還會走的更遠的現狀,

他已經慢慢的接受了這種事情。

而此時他更關注的反而是這一年來積攢的資訊。

“咦!地面的推進器技術還未突破?”

他在資訊面板上看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地面向他請教,推進器技術的事情,

當然,與地面交流了這麼久,他也明白這並非是向他請教這個問題,而是在向花神星諮詢。

“恐怕,花神星也無法給出答案!”

雖然還沒向花神星還詢問,但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早在前兩年醒來時他便了解到了地面遇到的情況,

地面的殼層氦閃推進器在達到300公里每秒的速度後,

已經有很長時間沒能再向前一步,

縱使王猛將殼層氦閃推進器的之後的技術交給地面,

地面依舊無法推動脈衝推進器的進步,

透過與地面的交流,

王猛發現這並非是理論技術上的問題,

而是生產力的限制,

生產力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這就像將一整套先進戰鬥機的建造圖紙,放到古代。

縱使那時候有文人士大夫,表示著古人也並不蠢,

但想要將戰鬥機生產出來,

其中面臨的問題,一條條的列出來,也足夠寫滿幾頁紙。

一架先進戰鬥機幾乎涵蓋了人類當前大部分頂尖技術。

什麼理論基礎知識,人才培養,材料問題,都不是古人能短時間解決的。

而他與地面便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當然還沒有戰鬥機圖紙放到古人面前,那般誇張。

但光是材料限制問題這一項上便人地面的研究人員感到頭疼,

畢竟地面無法使用建造槍這種原子級別的列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