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名航天員的話還沒說完,便遭到了駱世經的反駁:

“胡說,鸚鵡螺在藍星的南半球上還有著廣泛的分佈!哪裡滅絕了”

“我記得古生物學家可是在5.4億年前的岩石中發現了鸚鵡螺的化石!

現在的藍星上竟然還有鸚鵡螺!”

“沒錯!這正是鸚鵡螺的神奇之處!”

“可木衛三的冰下海洋中怎麼會出現鸚鵡螺?”

面對這名航天員的疑問,駱世經輕輕的搖了搖頭:

“只是類似而已,還不能確定,我給你們詳細的解釋一下……”

說道這裡,作為生物學博士的駱世經給這些航天員科普了一些關於鸚鵡螺的知識,

在聽完駱世經所說的一些關於鸚鵡螺的內容後,

他們發現,

冰下海洋的這種未知生物,真的符合一些鸚鵡螺的特徵,

首先鸚鵡螺是一種底棲生物,

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海底。

其次鸚鵡螺的行動方式,便是透過噴射海水進行的,

因為螺殼記憶體在一格一格的空腔,

因此鸚鵡螺可以調整噴射力度,

面對一些捕食者可以像火箭一樣從海底噴射而起。

至於觸手,

鸚鵡螺的雄性和雌性分別存在60和90根觸手,

這些觸手集合了警戒,捕食,交配等作用,

就比如鸚鵡螺的交配過程,便是用觸手將體內的遺傳物質掏出來,而後揮舞著觸手,送到雌性那裡去。

更重要的是,人類在數億年前的奧陶紀地層中發現了身長可達11米的鸚鵡螺化石,

根據估計,

當時的鸚鵡螺所擁有的觸手可能長達數十米。

如今木衛三冰下海洋發現這種未知存在,

便有可能是一種類似鸚鵡螺的生物,

而經過這一番論證,

在場的幾名航天員明顯鬆了一口氣,

但相較於航天員,駱世經的思索的神情卻沒有因此停止,

因為其中還存在著許多漏洞,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便是木衛三冰下海洋裡的這種生物,

竟然可以自主的發出聲吶訊號,而藍星上的鸚鵡螺卻並不具備這種功能。

“鸚鵡螺!聲吶”

“人類的第一艘潛艇,似乎就是仿造鸚鵡螺建造,並且被命名為鸚鵡螺號!”

“木衛三上的鸚鵡螺又有如此多的巧合,這與藍星上的鸚鵡螺真的沒有關係嗎?”

“而且一種生物歷經五億年,數次生命大滅絕還能延續到現在,這樣的機率,可以說是生命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