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守恆定律,

理論上是可以的。

既然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

那能量也是可以轉化為物質。

雖然人類還沒有透過實際的辦法,掌握這種技術,

但在自然界,也有一種近似的方式,

而且這種方式,作為人類也是受益者,那便是光合作用。

只不過光能本質上還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

在光合作用中,碳、氫、氧等元素沒有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

並沒有新的元素出現,

而吳忠靜現在所說的費米子凝聚態,便有可能將能量切實的轉化為物質。

這也是老長官所感到到震驚的地方。

在吳忠靜的詳細解釋中,

他費米子凝聚體也有了一定的說明,

在1994年時,人類在獲得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後,

便看向了下一個目標,

那便是在接近對絕對零度的條件下,對溫度要求更為苛刻的費米子凝聚態。

費米子凝聚態,在先前的理論中,被認為是一種難以存在的。

但在有著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研究的基礎下,

在2004年的時候,

來在科羅拉多大學的科研人員,

終於透過一種叫庫柏對的機制,也就是透過電子微小引力的方式,

將費米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玻色子性質的物質,

這種奇怪的物質,即不屬於費米子,也不屬於玻色子,

如果換成這兩種量子形態中的典型代表,

也可用不恰當的比喻成,既不像質子也不像是光子,

而是像是物質和能量之間中間態,

這就有點類似生活中的自然光,

即是某種實際存在的粒子,也是某種波。

而庫伯對的發現者,也在201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某種意義上費米子和玻色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轉化,

而延伸到玻色子與費米子本身代表的物質和能量形態上。

有可能表示著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

但可惜的是費米子凝聚態遠比愛因斯坦玻色子凝聚態脆弱,

很難獲得詳盡的資料以進一步的研究

沒有任何資料和理論的支援下,

這種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