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參數列內的內容,便是在沒有接收到藍星中微子訊號前,

訊號接收器應該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而王猛對照這張參數列後,驚訝的發現,

上面的引數不說是一模一樣吧,那也可以說是個不相同,

此時中微子訊號接收器裡可以說是充滿了各種噪音,

藍星傳送來什麼訊號,

他根本無法聽清楚,

因此,便需要進行調整,

就如同電磁訊號的接收器需要調整角度一樣,

中微子訊號接收器,需要調整的便是足夠乾淨的方式,

而對於這樣的情況地面也給出了應對方案,

中微子是人類已經知中,穿透力最強的幾種粒子之一,

可以輕易的穿透一個星球,

用多種方式,像是網眼不同的各種漁網,將不必要的粒子過濾掉,

只留下中微子。

過濾的方式,

首先便是建造在足夠深的地下,

而後便是加裝各種隔離材料,

而出於經濟條件的限制,

在藍星上,科研人員一般選擇的都是地下,

尤其是那些廢棄的礦洞,更是省錢的選擇,

之後在用一點遮蔽材料,

便能達到理想的中微子捕獲效果。

而此時的王猛自然沒有經濟壓力,

所以相對於往地下挖千米的深度,

他更傾向於第二種方案,

在將這樣的想法告訴地面後,

過了更久地面才有了回信,

在提供了幾種遮蔽材料的方案後,

王猛便加緊了建造的過程,

與先前實驗提高靈龍一號發電效率的情況不同,

中微子訊號接收裝置的調整更為麻煩和複雜,

尤其是加裝遮蔽材料,需要不斷的實驗各種材料的遮蔽能力,

和最後得到的引數要進行細微的比對,

就這樣,王猛對中微子訊號接收裝置進行左一層右一層的包裹後,

時間慢慢的流逝,

三天後,

這火星的大坑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