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小時前,

土衛軌道上方,

大約距離土星1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

一顆巨大的探測器正透過向量推進器,穩定在空空蕩蕩的宇宙中。

而隨著探測器的就位,

探測器按照花神星的設定好的程式開始工作:

工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拍攝周圍的景象,

雖然周圍什麼也沒有,但探測器還是開始機械式的執行程式。

如果讓地面知道王猛這樣的做法,必然會表示遺憾,

畢竟可見光的波段很窄,

宇宙中很多現象是無法用肉眼看到,

在這種情況下,

許多深空探測器,

尤其是距離藍星極其遠的那些深空探測器,

拍攝照片的優先順序和價效比並不高,

拍攝照片既浪費控制週期,又要耗費大量電力,還要驅動電磁訊號將照片傳輸回去。

如果要拍攝照片,往往在其他科研探測任務完成後,

才會嘗試一下。

所幸王猛的探測器已經沒有那麼多顧及了,

在殼層氦閃脈衝推進器的推進下,

他送了一個很大的探測器上去,

雖然無法將可控核聚變電站放在探測器上,

但經過進一步小型化的靈龍小型核反應堆,還是能送上去。

就這樣在龐大的電力支援下,

拍攝工作很快便完成,

並透過中微子通訊裝置,向正在土衛六上的王猛傳送影象,

此時探測器所在的位置,

距離土衛六超過10個天文,

一次訊號傳遞的過程便超過90分鐘,

為了減少控制週期,

也就是王猛進行下一步的指令與探測器執行指令並返回資料的週期,

透過花神星設定好的程式,

探測工作馬上進行到了下一步,

宇宙塵埃分析儀進行工作,

再獲取到資料後立刻透過中微子通訊裝置向土衛六傳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