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超光速的噱頭,充斥在一些奇怪的角落,

但隨著2016年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在壓西風基地發射成功,

經過數年的研究,

地面終於完成了基於糾纏量子的千公里級別實驗,

而這項實驗的成果,

在2020年6月15日23時,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之中,

這次的千公里級別的實驗再次驗證了,

量子糾纏傳遞資訊的過程中,

依舊會被約束到光速的範圍內。

在量子糾纏技術暫時無法突破光速的情況下,

王猛也只能看向其他方向,

而當他放眼整個宇宙中時,

發現超光速現象似乎並不罕見,

像宇宙大爆炸理論中,

宇宙初期膨脹的速度便可能超越光速,

但那遠古的現象,卻對他現在並沒有什麼幫助,

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另一種普遍存在於宇宙中的天體——黑洞。

黑洞強大的引力能將光線彎曲,使得光也無法逃離黑洞,

在這種情況下,

黑洞可能是解開超光速這扇堅固大門的鑰匙,

而按照現有的黑洞形成理論,

黑洞是超大質量恆星,

在核聚變到達鐵這一等級後,

發生超新星爆炸後所形成的一種天體,

而核聚變技術他已經掌握了,

甚至已經可以透過殼層氦閃跳過數個聚變等級達到了碳這等級,

並且碳元素也能發生碳閃繼續跳躍聚變等級。

如果能一直實驗下去,

也許真的有可能達到鐵元素這一聚變等級,

但讓王猛趕到遺憾的是,

就算花神星也無法估算,到達鐵這一聚變等級需要耗費多長時間,

到達鐵這一聚變等級又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形成黑洞?

而且就算退一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