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很大?”

已經穿好航天服的王猛也沒有閒著,

來到基地的氣壓艙內,正準備出艙,

此時花神星也在他的耳麥中解釋起來:

“是的,二者的主要區別,便是對簡併態物質的依賴!”

“一般氦閃除了溫度要達到氦聚變的程度,

還要達到簡併壓力,將氦元素壓成簡併態,也就將兩個氦幾乎壓成一個氦的狀態。

要想達到簡併態壓力,需要遠超太陽核心內部的壓力,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

根據當前的理論,

0.8倍太陽質量到2.0倍太陽質量間的恆星。

一生中很有可能只發生一次氦閃,

那一次氦閃,也將是那顆恆星一生中最亮的時刻。

……

因此當前的初代機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很難發生氦閃!”

“而殼層氦閃不需要簡併壓力條件見便能發生,

其反應程度也不如氦閃激烈,

根據觀察,在紅巨星演化末期,殼層氦閃是一個很常見的週期現象,

……”

透過花神星的解釋,王猛漸漸的明白了氦閃與殼層氦閃之間的區別,

雖然都叫氦閃,

但二者一瞬間釋放的能量,卻並不相同,

如果以太陽作為殼層氦閃發生的基礎條件

當太陽進入紅巨星末期,並週期性質的發生殼層氦閃,

所釋放的能量也只相當於幾百萬顆百萬級氫彈同時爆炸的威力,

如果將這百萬顆百萬級氫彈,釋放到現在的太陽上,

以太陽和藍星的距離,

只是區區幾百萬顆氫彈爆炸,對藍星影響甚至微,

畢竟太陽身上很常見的耀斑,

分分種便能釋放出1億~10萬億億爾格的能量,

輕輕鬆鬆便超過100億個百萬當量氫彈的爆炸威力,

如果將如此多的氫彈換做TNT炸藥,

並將這些炸藥在藍星上平鋪開來,

那將形成一層0.9米厚的TNT炸藥土壤層。

而正常的氦閃,

所釋放的能量人類至今還沒有觀測到具體的數值,

至於威力也只能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