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那遙遠可怕的幾十億年時光,王猛輕輕的搖了搖頭。

人類有傳承,有記錄的歷史才不過萬年,

幾十億年還能與他扯上什麼關係?

在如此漫長的時間,

任何資訊也無法留存下來。

“所以想那麼多幹什麼?”

王猛繼續看向面前的資訊平板,

裡面又論述了一些關於木星內部條件與核聚變臨界關係的論據:

以及透過建立木衛觀測站點,

對於木星觀測有利於可控核聚變突破的事情。

地面似乎擔憂王猛不明白其中的意義,

更加具體的說明了一下,為何要探測木星內部:

王猛先生,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

在物理學中,許多著名理論用的都是發現一詞,而從來不用發明一詞,

因為宇宙中的規律本就存在,而人類只能觀察和總結,

從人類發現火箭,走入為文明時代,

再到電磁感應,走入資訊時代,

而數學的出現,可以進行理論物理的推斷,讓我們找到核反應的鑰匙,

如今核聚變的瓶頸,便是因為理論中的未知量的限制,

我們需要一個觀察模型,

太陽也許不錯,那是一個最合適的核聚變反應爐,

但可惜的是,太陽難以接近,

我們只能退而求次,

如果能得到您的幫助,

人類將會出現一次前所未有的時代變化

……

資訊中的內容很多,

王猛也有足夠的時間將其看完,

透過地面的資訊,也終於明白了地面想要讓他做什麼。

“這可是一件好事啊!”

可控核聚變的技術突破對於他來說同樣有著重大的意義,

至於地面說的那些,

對藍星人類有著何種幫助,對於聽他來說關係並不大。

真正重要的是對航天工業產生的影響,

如今王猛飛船上使用的依舊是化學能為主的推進方式,

而對於這樣的速度,王猛也早就感到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