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前斯拉夫熊國的官員為了採購比三進位制計算機貴2.5倍的二進位制計算機,

而打壓三進位制計算機的原因外,

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了三進位制計算機的沒落,

那便是,適應於二進位制的計算機的半導體技術,獲得了突破性的發展,

二進位制計算機在各個方面將三進位制計算機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由此也結束了在計算機早期發展過程中,各個進位制探索的盛況。

人類正式進入了二進位制計算機時代。

可隨著二進位制計算機的發展,距離他的極限也越來越近,

雖然人類一直在突破,根據摩爾定律計算出半導體晶片的極限,

從人類製作出90奈米晶片時,計算出晶片的物理極限在45奈米。

在到人類突破45奈米晶片極限時,又科研者推算晶片的物理極限在22奈米。

似乎摩爾極限不存在一樣。

在這之後人類繼續高歌猛進14奈米、7奈米……到現在即將突破的3奈米,

人類甚至開始展望小於1奈米的晶片製程。

但以人類現有的物理學框架,在想往下突破已經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人類似乎終於可以看到那層摩爾屏障了,

畢竟原子中最小,最常見的氫原子直徑大約在0.1奈米左右,

在人類的現有物理學框架下,晶片的製程極限,極有可能是接近原子大小。

當然物理極限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還不是最緊要的事情,

就算現在的晶片發展技術停滯了,

7奈米的晶片製程也夠人類未來幾十年使用一段時間,

畢竟7奈米已經足夠小了,新冠病毒的直徑一般在40奈米到120奈米之間。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現有的人類技術,完全可以橫向發展,

什麼奈米機器人,奈米武器,奈米防護罩等等。

真正緊要的是另一件事情,

二進位制計算機發展到如今,

人類發現了一個麻煩問題,那便是二進位制形成人工智慧的可能性並不高,

從最底層的邏輯來說,

不論二進位制計算機如何變化,

用最先進的裝置,給他套上什麼神經網路學習程式,用大量的裝置模擬人類的神經大腦。

但開啟這些裝置,剝離這些程式,

映入眼中的依舊是那一串由0和1組成的機器程式碼,

從根源上來說,裝置依舊處於“是”和“否”的判斷中。

永遠都會缺少人類思維中最常見的中間態——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