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早就有了好幾個備選方案,

但要用哪一個卻產生了一些爭議。

如果沒有王猛傳回拿沙這十幾年的探測資料,

那對於大華來說,首選的降落位置,便是火星南北極冰蓋的附近。

畢竟那裡有的的確確有水的存在,

可隨著拿沙資料進一步揭露,指揮中心的研究員這才發現,

火星南北極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

大華至今也只有一個探測器到達過火星,

相較於拿沙在火星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所的得到的資料要相差很多。

從更詳細的資料中可以得知,雖然火星南北極確實有水的存在

但卻是以乾冰、水冰的混合方式存在於火星的南北極。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論,

二氧化碳所形成的乾冰容易被蒸發,

那火星南北極冰冠所留下的水冰一定很多,

但可惜的是,火星的質量只有藍星的十分之一,

無法形成有效磁場保護保護大氣層,

經過三十億年不間斷的太陽風吹拂,大氣中水分中的氫原子被剝離帶走。

歷經三十億年,火星幾乎被太陽風乾了。

因此根據鳳凰號得出的結果,火星極地冰蓋表面乾冰含量遠多於水冰,幾乎形成了一層乾冰層。

但幸虧有這一層乾冰保護,

根據測地雷達的顯示,在乾冰層的下方數百米的深度,依然存在著大量的水冰,

甚至有可能存在液態湖泊。

但在如此深度,取水便沒有了意義。

相較於極為寒冷的火星南北極,探尋另一個地方似乎更有意義。

短暫的爭論很快結束,降落地點被確定了下來,

隨著指令的發出,

半個小時後,王猛得到了降落地點的具體座標

“阿爾西亞山火山東北角,

火星南緯6.1725度

火星東經244.2145度”

“這個地方……”

王猛本以為地面會選擇火星極冠地點降落,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靠近火星赤道的地方。

“這地方有什麼奇特之處嗎?”

王猛一邊思考著,一邊設定好程式,向著登陸返回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