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硫基生物的可能(第2/3頁)
章節報錯
耐受105度的蟲該如何烹飪,
煮是肯定不行了,油炸燒烤還是可行的。
但遺憾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
加之科學家還並不相信有碳基生物,能在105度的情況下長時間保持活性,
於是在藍星第二十紀元的九十五年十一月,
合眾鷹再次派遣阿爾文號深海探測器,進入深海。
這次阿爾文的身上攜帶了更加先進和精密的儀器。
也在這次探測中,所謂海底蠕蟲105度的神話破破滅了。
觀察人員用一種特製且精密的溫度計
狠狠的插入了龐貝蠕蟲的體內,
在這次精準的探索中,人類終於發現,龐貝蠕蟲的耐熱極限也僅有81攝氏度。
隨著訊息的再次傳開,
無論是科學界,還是廚師界,都是鬆了一口氣。
藍星上的生物總歸還是藍星上的生物,
不過很快人們便產生了另一個疑問,這麼多生物聚集在這裡吃什麼?
在這樣一個深不見底,與世隔絕的海底,
如何形成一個完整的可迴圈生態體系,
就像陸地上的生態圈,總也要一種廣泛的食物,就比如說——草!
那這裡的“草”是什麼?
透過研究,科學家也很快得出了答案,
在熱泉周圍存在著像草一樣密集的硫化菌,
這是一種吃硫、吃硫化物、吃鐵、然後拉出營養物質的奇特細菌。
就是這種細菌,發揮了“生草”的作用。
對於海底熱泉周圍出現硫化菌,科學家們也並不感到很驚奇,
這玩意自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後沒多久便被發現,
在自然界中也並不稀奇,也不是僅存在這裡。
而且硫化菌雖然牛逼到能吃硫化亞鐵拉出硫酸,
但其體內寶貴的遺傳物質依舊是以碳基為主,並不是一種新的生命形式。
而他之所以一直默默無聞,
那是因為這類細菌生活的地方與人類的交集並不多,
所以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科研人員,對他的關注度並不高。
雖是如此,可在海底熱泉附近的硫化菌引起了生物學家的好奇,
一般硫化菌活動的溫度大多在一百度以內
但這玩意活動的區域似乎更接近熱泉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