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有了,接下來面對的就是水和營養液。

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更容易,

氫元素在宇宙中最多也最常見,

而月壤中的矽酸鹽佔比又極重

雖然以藍星現在的科技水平,無法實現矽酸鹽工業化製氧氣,

但這些對於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氫氧有了,水自然就有了!

加入無土栽培中的營養液他同樣有著藍圖,

兩項技術相加,便能進行中小規模的種植。

現在唯一缺少的便是種子。

值得慶幸的是種子也有!

經過大華數十年的太空育種,

在其強大天賦的支援下,

藍相簿中能穩定生長的種子有百分之八十來是來自大華的太空育種實驗

想到這先前,大華還為他的系統藍圖充實了各種口味的太空餐,

他也對不得不感嘆一聲:

“好人一生平安”

“讓我看看都有些什麼種子!”

“嗯!高產型sni254大玉米”

“抗倒伏pix756白小麥!”

……

……

建造槍的效率很高,

很快第一個小型生物圈溫室便被打造了出來。

說是小型生物圈,可還是大的很,

一個小型生物圈溫室差不多有三個前哨基地的大小,

其外面用一個白色的金屬罩包裹著,

金屬罩類似天文臺上方半圓的穹頂,可以開啟,

在裡面便是適用於太空環境的特種玻璃。

此刻生物圈溫室還在沒有通電,

王猛又造了一副太陽能發電板,和一塊中功率核電池組,以備日夜使用。

按照說明,給加生物圈溫室通上電,

他這才進入生物圈溫室中,

與其前哨站相似,作為用於火星計劃的小型生物圈,

也有著氣壓艙等外太空需要進出的裝置。

給小型生物圈充好氣,補充上其他資源,

王猛這才開始下一步動作,

很快一個一個架子擺滿了小型生物圈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