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超過一年後,其不穩定的機率隨著時間的變化在一直增大。

且隨著電力使用增大,損壞的機率也在激增。

當然這一年壽命,指的不是核反應只能持續一年。

如果把電池裡的鈽、鍶、氚放出來,

就算衰變上幾千年他們依舊能釋放能量,

真正約束壽命的還是電池組的自身損耗。

如果僅僅是縮小核電池的大小,只維持110瓦的功率,

那使用壽命也許能和好奇號火星核動力車一樣能用上五十年,

達到高功率也不是不行,,

做到核潛艇原子反應堆那麼大,那在搞功率情況下也能用上幾十年。

可要二者兼得,就需增添許多設計。

像電池組中的增壓與儲電增流裝置,設計的就十分精密複雜。

加上中功率核電池組,由幾塊核電池拼湊而成,

由此也導致了其壽命過短的問題。

但這樣的問題對於王猛來說只是一個小小的麻煩。

他有建造槍,等壽命到了再造一個新的就行。

真正的麻煩是他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

中功率核電池組,已經是他藍圖中,最先進的小型核電技術之一,

在沒有替代技術的條件下,他總也要想辦法解決弊端,等他走的更遠的時候能方便使用。

“要是能建造核電站,這樣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惜他翻遍目錄也沒有找到關於核電站的藍圖,

顯然,系統在收集藍圖時,並沒有將核電站劃為航天航空相關部分。

不過想想也對,

雖然有科學家設想在月球建造核電站,

但還沒有那個科學家做出一個實驗性的藍圖。

“要不我試著改進一下中功率核電池組?”

可這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只存在了0.01秒便消失不見,

王猛還沒有自大到能最佳化一個核電池組的程度,

再說核電池也不是能亂動的東西,

要是一不小心種出蘑菇,那可就了不得了。

想到這裡他默默的嘆息了一聲,

如果說先前他見識到了建造槍的恐怖之處,

那他現在也終於發現了系統的一個弊端,

雖然系統給出了人類現存所有的航天技術的藍圖,

但這藍圖先進的上限也只停留在系統開啟的那一刻,

也就是新世紀第二一年的六月,

他的藍圖定格在那個時刻,但人類依舊在進步,而他在坐吃山空,

“也許完成火星任務後會有一些變化,

可就算沒有變化,以人類現有技術,在火星建立基地也並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