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尋到一個地方站定,先後唱了幾首新月國家喻戶曉的婉約歌謠,又演奏了渭城城主早些年譜的曲子。
聞笛被曲子吸引住,聽的聚精會神。
她聽著聽著心頭有了些疑問,都說城主一開始就是少年英傑,灑脫不羈,渭城沒有他辦不好的事,說一不二。按理說這等沒有受過什麼挫的天之驕子,在那樣鮮活的年紀,該是昂揚輕快的曲,才符合心境。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曲子聽起來彷彿歷盡滄桑,有繁華落幕,洗盡鉛華之感。像是飽經世事的老人在訴說自己一生的崢嶸,帶了些悲傷和遺憾在其中。
琵琶聲停欲語遲。
曲子一轉進入了大高潮,所有的不平都一掃而空。
金戈鐵馬入曲來,氣吞萬里勢如虎。
沙場的豪邁之氣鋪天蓋地,聽曲人的眼前彷彿出現大漠殘陽如血,黃沙滿天,將士滿面風塵,血染盔甲。
他們堅毅無畏,他們不懼生死的殘酷。
這種意境,沒有真正上過戰場的人是不會理解的,所以聞笛斷定,城主絕對經歷了許多城中人都不知道的往事,他的身份絕不簡單,當上此處城主肯定不是百姓所說的“偶然“。
彈琵琶的姑娘技藝高超,將城主譜的這首曲子奏出了靈魂,閒坐的客人紛紛鼓掌。
結束後,聞笛走上前將身上的銀子摸出來一錠放入了老漢端著的缽中。
那祖孫見聞笛出手大方,滿面笑容的頻頻向她彎腰致謝。
聞笛伸手扶住正在道謝琵琶姑娘,輕聲問“這曲子叫什麼呀?“
那美貌女子抬頭茫然的看她,喉間嘶嘶啊啊說不出話,竟是個啞巴。
老漢摟住孫女,抱歉的對聞笛道“姑娘對不住了,說來話長。我這孫女小時候發了場高熱,家裡沒錢給她看病。我到處去醫館求藥可惜無人理睬。正當我心灰意冷的時候,在街上遇見了打馬而過的城主。他見我一個老漢寒冬臘月坐在路邊悲傷難以自抑,哭的滿面淚痕,便招手問我有什麼難處。後來我如實相告,他聽後二話不說給了我一筆銀兩,我才有錢買藥給孫女治病。只可惜拖的時間太長了,所以等高熱過去後,雖然保住了小命,還是成這樣了。“
“這曲子叫《破陣子》,我們感懷城主昔日的救命之恩,每日出來都要演奏的。“他悵然若失的補充。
聞笛唏噓萬分,沒想到竟還有這麼一樁陳年舊事,此處城主受人愛戴果然不是沒有緣由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這種慈悲共情之心,才能讓人們真正心服口服吧。
聞笛掏出了身上的荷包,將荷包裡僅剩的碎銀子全部遞給了面前不會說話的美貌姑娘。
那姑娘拿著銀子不知所措,她歪著頭思考了一下,又迅速重新將銀子塞回給了聞笛。
老漢摸了摸孫女的頭髮笑呵呵的對聞笛道“客人已經給了很多打賞,剩下的就不必了。我講這樁陳年舊事不是為了博得他人的同情和憐憫,只是一時又想起了城主的恩德罷了。我們先下日日賣唱,其實並沒有多麼的貧苦難言。相反,我們很知足。能跟自己的親人堂堂正正活在這世上,憑自己的雙手和辛勞賺著雖不多卻足以飽腹的生活,已經是許多人都求不得的福氣了。“
聞笛微笑著將手中的碎銀子又放入了姑娘的手中,也對著老漢極認真的道“並不是同情和憐憫,我給的所有的錢財,只是因為被這位姑娘的技藝折服而已。有那麼多的困難,可她還是將琵琶彈的很好,一定是下了苦功夫的,她值得這麼多的賞錢。“
琵琶女聽了此話,笑意盈盈的朝聞笛福身。素手輕撥管絃幾下,琵琶上傳出歡快輕鬆的樂聲,就像是在代替她向聞笛道謝一般。
周圍的看官被此幕吸引住,也紛紛上前給老漢的缽中投入銀錢,琵琶女極聰明,每個人都用不同的小段音樂來代替她表達感謝。
結束後老漢朝琵琶女擺了擺手,琵琶女收起樂器,上前攙扶住老漢,祖孫二人向聞笛告別離開。
聞笛目送他們離去,心中感慨萬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每個人生在這世上都如螻蟻一般汲汲營營,辛苦奔波。可是即使再苦再累再難,也不會輕言放棄,也要跟戲耍自己的命運抗爭到底。人也沒有生來貴賤之分,不是說誰生來就是為了受苦,為了低人一等、被人輕賤的。即使自己渺小如虹,也可憑藉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散發獨有的光來照亮他人。善良勤勉問心無愧的人,就是高貴的。好逸惡勞傷天害理的人,即使有權有勢、富甲一方,也改變不了他靈魂卑賤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