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喬峰與段譽(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旭東側過身子,對著何良,一隻手搭在桌邊,道:“天龍八部是佛家的名詞,指的是八種非人的神怪,包括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迎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迎。
而楊總這部塑造的重要角色不僅多,人設還都很有特色,可以說各有悲歡,恰好就和這天龍八部一般。
所以,我覺得楊總這部如果能一直保持這個質量寫完,絕對是一部經典武俠鉅著。”
何良對佛家的東西並不太瞭解,但卻是覺得《天龍八部》中的角色各有魅力。
於是點頭道:“你分析的確實是有道理。不過你別隻顧著啊,劇本寫多少了?”
“已經寫了三集。”
“楊總看過了?”何良又問。
他可是知道,劇本如果不能合楊躍的意,楊旭東是需要重寫的。
楊旭東道:“楊總應該是正在看。”
何良不再多說,拍了拍楊旭東的肩膀回家了。
楊旭東則去衝了杯咖啡,準備加班一小時。
···
楊躍確實正在看楊旭東寫的劇本。
他本身並沒有寫劇本的經驗,但卻可以跟記憶中最經典的兩版《天龍八部》做對照。
不過他現在遇到一個難題,就是以這兩版中的哪個作為主對照。
他是小時候看的黃日華版,對劇中某些經典鏡頭、人物印象深刻,可如果不是穿越後能清楚的記起前世的一切,他對這版的整體劇情和每一集的細節其實是模糊的。
反倒是後來看過的胡軍版,即便是在穿越前,他也印象深刻。
他知道,前世在喜歡武俠的人群中,認為黃日華版更經典的人更多些。
但這裡必須考慮到一個重要因素——黃日華版是大陸觀眾接觸的第一版《天龍八部》。
何況這版天龍八部在某些方面卻確實極其經典,如人物塑造、演員演技、背景音樂、歌曲等。
但受當時環境的客觀影響,其某些方面的缺點也特別明顯。
其一就是服道化、特效。
不能說當時的製作方不用心,只能說時受制於時代、環境,只能拍成那樣,在這一方面和胡軍版確實是不能比的。
其二,就是演員形象。
當時演員只能從港圈中選,甚至可以說以TVB演員為主。
哪怕這些演員演技什麼的比後面的要好,但外形確實無法改變的。
最明顯的就是黃日華的外形。
他本身屬於身材偏清瘦的,身高也和原著嚴重不符合,以至於要一直帶個帽子來增加身高。
“雄壯”身材也是靠厚衣服撐著。
只能說形象拖累了演技、人設,不然這一版認可度絕對更高。
再考慮到神州這邊的客觀環境、技術條件類似拍攝胡軍那一版的,或再說硬體方面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楊躍便準備以胡軍版的為主對照,然後吸納黃日華這一版的一些優點,儘量去除胡軍這一版的部分缺憾。
心中確定了主對照版本,楊躍就可以對楊旭東的劇本給出某些指導意見了。
或者說,將他的一些想法反映到劇本上。
畢竟導演、演員對這部劇的印象多半都要從接觸劇本開始,所以在劇本上表明他的一些思路是很重要的。
將楊旭東寫的三集劇本看完了,也寫了建議,楊躍就用電子郵件發了回去。
隨後他就想起了這幾日翁文凡、何良、楊旭東第三人推薦的那些主演。
當即就在膝上型電腦上翻看起這些主演的資料來。
首先是演喬峰的。
前面說過,神州演藝圈要比樂壇更加的內卷,新生代演員數量完全溢位市場需求,青中年演員雖然沒那麼卷,但人數同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