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明看到平板上的資料,才發現是個叫祝明月的女職員,才十九歲。

照片上祝明月和其他職員一樣剃了平頭,再加上五官輪廓較為立體,看著像個假小子。

大概瀏覽了祝明月的資料,趙啟明就笑道:“是個不錯的苗子,值得培養!”

牟紅霞在一旁陪笑道:“趙總看後面的成績單就知道了,前面的訓練各項成績她一直都是這十人中的第一。

剛才那引導員說他們不是天才,但我認為這個祝明月已經算是個小天才了。”

趙啟明道:“多給她些資源,爭取早日培養出來。如果我們能在虛擬影視這塊佔得第二的先機,多花些錢也是值得的。”

“明白。”

隨後,等祝明月等十名預備資源使用了一會兒虛擬機器,下來歇息時,趙啟明、牟紅霞等唐鑫影視中高層也各自上機體驗了把虛擬機器的“樂趣”。

這才發現,這虛擬機器007號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轉的。

如果說初次使用虛擬機器的表現滿分為10分,那麼之前這些預備職員平均能打個3分,而趙啟明等人最多能打1分。

不過這倒也讓趙啟明等人覺得,祝明月這十名預備職員沒有白培養,之前花費的時間、金錢都是值得的。

···

虛擬機器開售後,如唐鑫影視這行購買虛擬機器進行嘗試的公司乃至個人不知有多少。

一時間,虛擬機器的銷售額彷彿坐火箭一般往上猛衝,讓虛擬機器廠那邊樂得合不攏嘴。

楊躍的生活、工作節奏卻並沒有因此受到絲毫影響。

將選拔尋機使用者的事給故夢傳媒公司這邊交代明白後,楊躍便任由蔡芨去操作,他則窩在家中繼續搞“創作”。

其一自然是用虛擬機器制作《龍蛇演義》影視。

其二便是給《倚天屠龍記》的特效做一些修改。

《倚天屠龍記》快拍完了,特效便先做了起來。

雖然以楊躍的能力,利用虛擬機器做一部影視的特效已經是比較簡單的事,但楊躍還是讓劇組報給專業的特效團隊去做。

一則楊躍對做《倚天屠龍記》的特效沒興趣。

前世的《倚天屠龍記》有好幾版,都拍得可以,楊躍並不覺得他構思出來的特效會比那幾版更好。

這個更高並不是單純地指高階,而是合適,讓人看得舒服。

二則,他不想讓自己陷入無意義的忙碌中。

既然倚天的特效他自覺無法構思更好的,還不如外包給專業的團隊去做。

然後他再像現在這樣,根據腦海中的記憶,進行恰當的修改。

這樣所得到的作品特效,肯定不會比原版差,甚至還優秀些許。

至於說外包給專業的特效製作團隊會花不少錢,他還真不在乎。

之前虛擬機器沒開售,他的資產都超百億了。

如今虛擬機器又賣得火熱,他以後還不知會賺多少錢。

所以,他現在差不多到了地球時空二馬那個境界——錢於他而言只是一個數字,賺多賺少不重要,關鍵是要有意義。

當然,這或許只是他所揣測的二馬境界,興許二馬心裡依舊很在乎錢也不一定。

或者說,賺錢,賺更多的錢,已經成為了這一類人的愛好,有癮的那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