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楊躍:我剛蹭到了什麼?(第1/3頁)
章節報錯
說起來,如今楊躍釋出一首歌幾天下載量就破千萬,看起來賺錢很快、很容易。
這主要是由於神州對版權保護力度大,民眾也已經培養出了支援正版的意識。
這也就導致了兩個世界歌曲變現的主要方式有所差異。
神州歌曲的第一波變現,也是主要變現方式,是透過付費下載。
一首歌2元,不貴。
一個人一個月下載10首歌也就是20元。
買到手,只要賬號不丟,可以聽一輩子。
再加上平臺經常會做一些讓利的優惠活動,大多數時候一首歌其實花不了2元。
但相較於地球那邊大量免費的、好聽的歌曲而言,神州這種聽歌方式就有點貴了。
因為地球那邊的歌曲主要是透過流量變現。
平臺打包從其他音樂公司、歌手那裡買來歌曲版權,然後免費給聽眾聽,以之獲取流量。
有了流量,就能透過其他方式賺錢,比如會員包月、廣告收入等等。
地球那邊也有搞付費下載,但距離成為主流變現方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說優劣,當然是神州的音樂平臺更好做、更賺錢。
只不過,付費下載既然成了變現的主流、大頭,那麼歌曲在流量方面的經濟效益自然就降低了。
所以,在神州著名歌手出了好歌,都是開始就賺一波大錢。
後面再想透過這首歌賺錢就比較難、比較慢,只能靠商演以及其他方面的版權費,慢慢地增加。
另外,楊躍的歌能在釋出後幾天就吸金上千萬,也和他如今正紅火,拿出的歌曲足夠好有關。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三大音樂平臺,每月新歌單首下載量能破千萬的也屈指可數。
一般的歌手,歌曲首月下載量能破百萬,就算是成功了。
對一些二線、三線歌手來講,新歌首月能有幾十萬的下載量,都會很滿足。
最後,歌曲像楊躍這麼高產的絕無僅有。
其他歌手,在顧及歌曲質量對自身名氣影響的情況下,一年能出十首歌就很牛逼了。
大多數都是一年出個三五首歌,甚至是一兩首歌。
這個月,樂壇好些人瞧見由楊躍創作的歌曲已經達到八首,頓時就想起了前兩月樂壇各大榜單被楊躍支配的恐怖。
一些較年輕的歌手、音樂人,甚至開始用“大魔王”來稱呼楊躍。
有些還沒發歌的,甚至考慮是不是等到12月,或者明年再發歌。
···
楊躍將從固城帶來的東西都放好了,發現曲蓉還沒走,就問:“還有別的事嗎?”
曲蓉很自然地道:“沒別的事就不能在這裡了?”
楊躍聽見這話,不禁笑道:“你喜歡就繼續待在這裡吧,我下樓去了。”
說完就離開。
曲蓉倒也不因為楊躍的反應而生氣,跟著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