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歌曲主題,還是歌曲型別,都由主持人或評委在上一輪節目結束前抽籤決定。

所以,五名唱作人等於是有一週的時間創作這兩首歌。

第三輪依舊是拿出兩首歌。

一首仍是五人就同一個主題進行創作。

另一首則需要唱作人在前兩個主題中選一個重新創作。

第四輪,由唱作人挑選評委的一首成名曲,創作出同一主題或者同一型別的歌曲。

也即是說,參加一期“金牌唱作人”,得拿出六首歌來。

如果是說提前準備,那肯定是準備的歌曲越多越好。

最後則是評分方面。

節目會邀請三位評委,或是頂尖唱作人、唱作型巨星,或是前輩大師。

每位評委對每首歌都有100分的評分權。

另外還會邀請100名現場觀眾作為大眾評委,每個觀眾對每首歌有1分的打分權。

同一期的不同輪次評委原則上不會更變。

但100名現場觀眾每輪都會全部更換,避免出現貓膩。

不過,一首歌歌曲的最終得分還得算上場外得分。

所謂場外得分,指的是同一輪的歌曲在節目播出後的當晚同時上傳到三大音樂平臺之一。

100小時後計算歌曲付費下載量,按照同環節歌曲(五首)下載量分比瓜分最後的100分。

也即是一首歌總分為500分。

賽制說不上出奇,卻也別有新意,有懸念、有吸引力,是《金牌唱作人》能大火的原因之一。

評分上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但也沒什麼漏洞,錄製中操作起來也不難。

最後,這節目還有個大賣點。

五期之後,先前獲得金牌唱作人稱號的五人會同臺競演,最終得分最高者將獲得“唱作之王”的榮譽稱號。

瞭解了這些,楊躍就去看往期的《金牌唱作人》。

看了約莫半小時,突然收到曲蓉的薇信通話邀請。

“深哥!”

通話一接通,曲蓉就給楊躍換了個稱呼,聽語氣還興奮得很。

楊躍沒有糾結稱呼問題,直問:“有什麼事嗎?”

曲蓉笑著道:“加入你工作室的事不是說好了10月給答覆嗎?我決定了,帶‘三個女生’加入你的工作室!”

“歡迎!”楊躍也高興地笑起來。

另一邊曲蓉接著就道:“我們上午想來工作室參觀下,給個地址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