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萬萱就看出了怎麼回事。

原第21名的歌被一首《像我這樣的人》擠掉了,連帶著下面的歌都掉了名次。

‘故鍵情深?似乎《老男孩》也是這個歌手的歌?’

萬萱敏銳地發現了什麼,心中一動看向前十幾名。

果然在第19名的位置看到了《老男孩》,歌手確實也是故鍵情深。

“這個人的歌怎麼名次躥升得這麼快?”

嘀咕了一聲,萬萱下意識地往二十多名以後的歌手序列掃了眼,頓時瞳孔都縮了縮,眼睛再次瞪大,滿臉地不可置信。

只見前三十名內赫然還有另外四首歌的歌手也是故鍵情深!

她趕緊再往下看,沒看到其他故鍵情深的歌這才鬆口氣。

“這藝名風格不像是我們公司的啊,也不想天盛娛樂其下其他公司的,難不成會是天盛之外某個娛樂公司強推的新人?”

胡亂猜測了下,萬萱點開了那首《像我這樣的人》試聽。

為什麼不是排名《老男孩》?

不為什麼,純粹因為沒眼緣。

純淨的口琴聲響起,萬萱瞬間就被抓住了耳朵。

實在是現在這樣開場的歌曲太少了。

隨著科技迅速發展,樂壇也受益,好些歌一開場就把一大堆樂器壓在一起,彷彿不這樣弄無法展現其歌曲製作水平似的。

這類歌剛開始聽確實很搶耳,可聽多了卻莫名心煩。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首歌弄出這樣純淨的開場真的很難得,同時也是自信的表現。

因為歌本身不夠好的話,單一的樂器還真競爭不過那些由電腦做核心的樂器雜技團。

口琴聲過去,一個清澈、乾淨略顯低沉的男聲響起——

“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

只一句,萬萱就聽得痴了。

等整首歌聽完,她已淚流滿面。

然後去拿抽紙,忍不住再次試聽。

兩聽三遍,她旁邊擦眼淚鼻涕的抽紙都堆了一小堆。

雖然才24歲,但她感覺這歌完全就是在詮釋她的人生現狀。

從小她就覺得自己很優秀,堅信能有一個燦爛的人生,可為什麼混成了現在這樣?

不說人生燦爛,她甚至覺得未來一片迷茫。

她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