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無信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莫蘭取下一本足有三寸厚的舊書,小心地放在桌上。
“對人來說,關於神的事,其實知道得越少越好。不過,那是對普通人而言。我們是靈脩者,這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知識。”他把手放在書封上,看向雷,“你朋友跟你說了什麼,能告訴我嗎?”
“她是無名之霧的信徒。”雷說,“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她告訴我,原初教會的超凡者,完成鍊金的前提,就是獲得神明的認可。”
“哦,沒錯,她說的沒錯。”
莫蘭點著頭,翻開那本書。
“尼歐格·託索斯,祂是一位真神,在祂制定的規則內,祈求祂公證的條件是定期向祂奉上祭品,並長此以往維持下去。”
莫蘭把書翻到第72頁,示意雷閱讀。
這是一本圖書,雷看見了無名之霧各種形態的神像。
霧中俯瞰世界的眼睛、迷霧聚散的人形、霧中的臉龐……
一些文字描述了霧教信仰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信徒需要遵守的教條、一些儀軌。
莫蘭繼續翻動書頁。
“與尼歐格·託索斯相似的神明還有幾位,比如波黎教信仰的因果之纏,元素教信仰的虛空之龍……諸如此類,包括那些湮滅在歷史中的教派尊奉的神明,大都制定了類似的規則。”
雷看見了幾個曾有耳聞的名字,更多的是聞所未聞的名字。
“尊奉真神的教派也會湮滅?”他忍不住打斷莫蘭。
“這很正常。教派的存亡與神明無關,而且,不要試圖以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神明,不要去猜測神明的事。”莫蘭對神明的闡述和波希雅驚人的相似。
“我明白了。”雷說,“有尼歐格這樣的神明,也還有與祂不同的神明。”
“是的,全知之眼就是如此。”
莫蘭把書翻到第139頁。
書上是全知之眼的象徵圖案,還有歷史起源與發展。
記錄中,最早發現全知之眼的人,生活在埃靈時代之前,但具體可信度已不可考據。歷史中,曾出現過信奉全知之眼的教派,都因各種原因,沒有發展成規模或是解散了。
但全知之眼的象徵仍在靈脩界中傳承。
莫蘭在一旁解釋道:“雖然神明不關心人類,但無名之霧制定的規則內,人的信奉會得到些許反饋。許多靈脩者在祭祀儀式中,聽到了隱約的耳語,並從中得到了祂的真名,所以我們稱祂為尼歐格·託索斯。
但全知之眼指向的那位神明不接受信奉,也不會給予人類任何反饋,所以我們並不知道祂的真名。
“祈求全知之眼進行公證,是不需要透過信奉儀式獲得祂的認可的,任何人,只要遵守祂的規則,都可以得到祂的公證。”
“這有什麼代價嗎?”雷問。
如果照莫蘭所說,選擇全知之眼作為公證者,比無名之霧那一類神明要方便輕鬆得多,鍊金術士們沒理由信奉無名之霧,而放棄全知之眼。
“當然,這是必須的,收益和付出總是守恆的。”莫蘭點頭說,“無名之霧的信徒可以透過祭祀獲得讓靈魂進一步昇華的方法,而且,作為信徒,他們在無名之霧的公證下鍊金會省力許多。
可以這麼說,同樣煉成一磅希鐵,霧教信徒如果改用全知之眼符號的話,他得付出至少三倍以上的靈魂力來引導這次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