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巫蠱(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燮病逝以後,陳沖算是實質上接管了朝政大權,但他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
首要是對外戰事,遼人得知漢軍大敗後,與吳人相互勾結,果然在八月發起攻勢。
曹丕與曹真率眾五萬越過遼澤,進駐肥如,而後同時向盧龍與海陽發動猛攻。
襄陽的周瑜所部在進攻樊城失利後,則調轉兵鋒,試圖越過樊城,先進攻蔡陽、章陵、隨縣等地。
盧龍的防禦還好說,畢竟陳沖此前親自過問,多有佈置,足以抵禦遼人。
但南陽的情形依舊很壞,此時秋潮尚未退去,而南陽郡內還多有運河,足可供大船往來,使得吳人還可以做最後一次總攻,前派將領一事已刻不容緩。
對國家來說,最合適的人選自然是元帥關羽。畢竟關羽名聲在外,號為國士,且他早年擔任河南尹時,也多次負責過南陽方面事務,以他出鎮南陽,地方軍士必然膺服,吳人也勢必會多幾分忌憚。
但對於陳沖而言,派關羽出鎮就並不合適了。因為朝中正值多事之秋,他與關羽一文一武,一個把控朝政,一個把控上林軍,才算了勉強穩住了雒陽政局,如果將關羽派至南陽,自己就好比斷一臂膀,難保不生出什麼意外來。
但是不派關羽又派誰呢?派魏延嗎?魏延雖然擅長武略,也長期擔任過南府都督,但他口直心快,性情剛躁,顯然並不適合處理目前南陽複雜的局面。
而太尉法正自告奮勇,按理說才能足夠,資歷也足夠,但陳沖又難保他背後沒有其餘謀劃,一旦等他掌握南府後,再與鍾繇內外響應,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可陳沖沒有更多的選擇,時間也不允許他過多的猶豫,他必須立刻做出決斷。
在這個和煦的中秋,甫一上任,陳沖就已有了如履薄冰的感覺。最終他還是決意由關羽出鎮樊城。
朝局即使艱難,但就目前來看,黨爭目前還是侷限在相互攻訐的範圍內,如果是朝中繼續來回扯皮,陳沖其實可以接受,但南陽的局勢卻不能再任由敗壞了。
事不宜遲,在八月己亥,關羽的任命就正式敲定下來了:使持節,任荊州刺史、南陽太守,都督荊、益、揚三州諸軍事。
臨行前,陳沖特地與關羽進行了一次私晤。陳沖向關羽特別囑咐,他在南陽可便宜行事,但儘量還是以守為主,同時也要留心軍中及當地的青年才俊,如今軍官短缺,正是朝廷求賢若渴之際,只要等緩過這幾年,恢復了建制,國家就又可反守為攻了。
而除此之外,陳沖又向關羽討要了幾名舊部,如廖化、趙累等幾人,專門負責雒陽城內的防務。
與此同時,陳沖還寫信給自己的義子傅幹,說了打算把他從北府調走,來雒陽接任博士祭酒的意思。
信裡說,如今國家多事,其實根源在於眾人紛紜,莫衷一是,每隔一段時間,就不直從哪裡傳出許多謠言,禁是根本禁不完的,只能用良人教導,正本清源,那最好發揮的地方就是在太學,而這個職位不僅需要學識,還需要人的品德和胸襟,所以非用他不可。
而就在信剛送出後,雒陽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天陳沖正在閱覽陳群送來的秋賦賬目,核查之時,鄧艾忽然說有事相報,這令陳沖極為詫異。
隨著太子正式登基,原為東宮舍人的鄧艾被拔擢為德陽尉,負責天子在德陽殿的日常起居出行。
按理來說,這本是個混資歷的清閒職位,陳沖準備等魏延募得新兵後,再將他與姜維調入上林軍。
而此時鄧艾前來彙報,實在是陳沖沒有想到的情況。鄧艾見面落座後,不敢耽擱,立刻就說起求見的緣由,雖然因為口齒原因,他說話吞吞吐吐,需要陳沖不時詢問細節,但敘述的內容很快就引起了陳沖的重視。
原來鄧艾入職之後,閒來無聊,就清點了一遍德陽殿的賬目,結果發現宮中竟丟失了不少財物。
於是他自作主張,就帶人搜查了一遍殿內宮女的住處,果然抓到幾名內賊,可謂是人贓並獲。
到這裡為止,這還是一樁簡單的失竊案,但鄧艾在檢點贓物時,無意中發現,在一名名叫張蘭芝的宮女箱中,有一個木製小人,竟和金餅放在一處。
這讓他非常奇怪,就拿著木人去逼問張蘭芝。不料張蘭芝見到木人大驚失色,還不等鄧艾開口,就連喊饒命,然後磕頭不止。
鄧艾對此莫名其妙,但也知不能到此為止。他乾脆將錯就錯,扯起陳沖的大旗,說只要她交待同謀,就對其免於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