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涼軍奇襲長安(第2/2頁)
章節報錯
執金吾牽招此時正在宮中戍衛,見城中大火四起,察覺出有人作亂,頓時召集麾下八百持戟與兩千衛官,出宮檢視情形。然而此時百姓多已逃至屋外,以致街道上熙熙攘攘都是人群,令他進退兩難。牽招便大聲鳴鑼開道,由衛官維護秩序,令百姓到宮中避難,自己則領百騎,徑直到司隸府求見陳沖。
孰料一到司隸府內,司隸府更是混亂不堪。府上官吏多圍堵在府門之間,身上衣衫不整,口中爭吵不斷,多虧了李義、陳登,才能勉強維持秩序。這令牽招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李義見到牽招到來,立刻上前抓住馬韁,對他帶著哭腔道:“牽使君來得好,我等正需要你主持大局。”
牽招見李義神色悲苦,立馬意識到大事不好,急聲道:“發生了何事?”
李義望向牽招身後騎士,欲言又止。牽招立刻下馬,督促他快說,李義這才壓抑住哭聲,低聲說:“龍首方才受楊修所騙,誤入呂布圈套之中,已然被殺了!”
牽招大驚失色,而李義則拉著他走到府門前。見人們簇擁著一具無頭屍體,其身材與陳沖相似,身上插著十餘箭,衣衫上到處都是血汙,而脖頸間已是血肉模湖,唯一能讓人辨認的,只是左手斷有小指。而在屍首的身邊,放著十餘個頭顱,都是隨陳沖出行的侍衛。
陳登見牽招過來,神色極為難堪,對他解釋說:“此次隨龍首出行的,據說除了吳昱得逃,不知所蹤外,其餘人的首級都扔在此處。子經,這下麻煩大了。”
牽招見此情形,一下子就呆住了,久久說不出話,半晌才茫然問道:“怎麼會如此?”然而又追問道:“龍首的首級呢?”
確實沒有陳沖的首級,但大家也說不上緣由。原來這些屍體都是一名車伕送來的,這車伕也是臨時受託,不知曉原委,一直待在門口,滿臉的誠惶誠恐,只能轉答說:“缺的首級,他們說是要交給涼州牧,再向陛下請功呢!”
牽招聞言不由放聲長嘯,彷彿猿猴啼血,他對眾人痛聲說:“國賊滿地,可恨!可恨啊!”眾人都為其悲傷所感染,議論也停了下來,李義再問說:“可當今之計,該當如何呢?現下滿城縱火,想必作亂的賊子不在少數啊!”
陳登木然說:“聽城外的喊殺聲,恐怕呂布已率兵打過來了,龍首即死,我們又能如何呢?難不成去劫殺天子嗎?”
牽招想了一會,勉強說:“時間緊急,城門處的賊兵應當還不多,否則早就圍城了,現在走,我們還能從清明門殺出去。”眾人頓時應是。
在出發之前,牽招才得知,李義等人未將陳沖死訊告知其家人。幾人都頗感為難,但生死攸關,也不得不放下懊惱,將此事告知蔡琰陳夔陳諶幾人,並請其與自己同行。
蔡琰聽聞陳沖死訊,心中又悲又驚,想要邁步去看看屍首,可還未遠去,便心痛得昏倒過去。而陳夔與陳諶卻露出恍然解脫的神情,陳諶說道:“我等都是老人了,一路奔波,恐怕九死一生,只會成為爾等的拖累。若待在此地,說不定靠庭堅的遺澤,還能留一條性命,就不必麻煩了。如果真能逃脫,你們就把阿章帶上吧。”
說罷,他們將年僅三歲的陳章帶出來。牽招牽過陳章的手,看著孩童茫然的眼神,他心中一痛,思緒如麻,只能隨即招來一塊絹帛,把陳章纏在自己身上,以示同生共死之意。他低聲對陳夔等人說了聲珍重,不再看他們的神情,當即領眾策馬離開。
與此同時,呂布已率大眾急渡渭橋,直趨長安城南。而在龍首原上,賈詡正率三千涼人對抗長安僅剩的萬餘北軍。
孟建率領北軍與涼人對峙,見此時夜色已深,對面人影幢幢,他摸不準敵眾究竟幾何。於是沒有下令衝鋒,而是讓士卒一排一排地朝敵人射箭。實際上,北軍多身穿重甲,手持一丈長的長槊,而涼人們最多裹了牛皮,手裡拿著四尺長的刀劍,正面廝殺起來,涼人萬難以與北軍抗衡。射箭固然造成了大量殺傷,但終究沒有將涼人擊潰。
待到北面響起呂布麾下如雷鳴般的馬蹄聲時,北軍因此士氣大沮。加之涼軍又高聲吶喊,聲稱勤王討賊,降者不殺,於是不少士卒又臨陣脫逃。大勢已去之下,孟建走投無路,最後奮力一搏,親率部眾殺入敵陣,手殺數人。但終究是徒勞無功,他稍有倦意,一些涼軍便圍上來,不斷地攢刺射箭,很快就只剩下一具面目全非的屍體。
牽招終究破門而出,而涼軍也由此控制了整座長安。前半夜的民眾是紛亂與惶恐的,但他們如螞蟻般擁擠在城門處,祈求避難出城,但涼軍不為所動,若有欲出城者,皆被擋殺回去,任憑城內的人哀嚎哭叫。
到後半夜,源源不斷的涼軍自西面趕來,鐵甲震動的聲響彷彿浪聲,人民恐懼不已,長安終於又寂靜下去了。風中只有雪花飄落與大火燃燒的聲音。到了天明,火勢已自然熄滅,呂布這才率眾自西平門進入長安,舉目所望,滿目瘡痍,小半座長安的民居府邸因此化為灰盡,只有宮室尚能保全完好。
但在呂布覲見天子之前,他自賈詡處得了一個心煩的訊息:楊彪設伏失敗,陳沖中箭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