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個時候,董白聽見兩人沉默了一會,都沒有話可說了。但她想著陳沖方才的話語,沒來由地將眼前的人與記憶裡相比較,她想:他仍舊與從前一樣。

還在想著,她忽然聽到蔡邕問:“你怎麼看阿白?”

董白見陳沖愣了一下,沒有回話。

蔡邕也伸手拿住一朵粉色的木槿,悠悠念道: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這是《詩經·鄭風》中的一首詩,大意是一位少年機緣巧合下能與一名少女同車,他見這少女的面容就如同舜華花一般美麗,於是他又與少女一路同行,覺得這少女的面容就如同舜英花一般嬌媚,故而念念不忘。詩中的舜華、舜英,便是木槿的別名。

蔡邕頓了頓,對陳沖說:“阿白在院中種了這叢木槿,又暗示我請你來賞花,是什麼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董白已然霞飛雙頰,她不料自己的心思竟被義父看得這麼明白,一時胸中惴惴。但她更在意的是陳沖如何回答,便強忍住不安,在牆角靜靜等待。

陳沖沉默了一會,踟躕說道:“木槿花期雖長,但對一朵花而言,只是朝開暮落,一日芳華而已。白姑娘為我耽誤至今,我其實是知道的,情深義重,實感有愧……”他稍有猶豫,說道:“只是我與阿琰恩愛如初,我若背之,更是不安。何況……”

他最後說:“我畢竟還大她十六歲。”

說到這,陳沖聽到一聲脆響,與蔡邕同時回過頭去,只見到牆角倩影一閃而逝。兩人不由得露出苦笑,他們都知道她聽見了。

相顧無言下,陳沖只得與蔡邕又說回現下的局勢,劉備已決意出征,後日便是出征的日子,作為三朝元老,陳沖希望蔡邕能為此行寫一篇檄文,蔡邕自無不允。

兩人再走回前堂時,發現董白竟就坐在堂內。少女拿著一隻銀製的鈴鐺,逗弄著陳時。陳時已經七歲了,正是好奇的年紀,見到這鈴鐺做工精巧,拇指大小卻紋有浮雲游龍,不由得十分歡喜,拿在手中撥弄著不肯放下,董白便將鈴鐺送給了他。

陳沖知道這是董卓留下的遺物,本不想收下。但看見董白刀刻般的眼神,他也不知該如何拒絕,只好替長子謝過,說來日再贈回禮,就給正習讀的董曜送些書吧。

雅文庫

很快就到了分別時分,陳沖與蔡邕在府門口告別。

蔡邕看他位極人臣,卻一直獨來獨往,不由生出幾分擔心,對他說道:“世上多有小人,不可不防,你身邊也要多幾個侍衛才好。”

陳沖本想拒絕,但想到曹操一事,也知道泰山說得是正道,便頷首稱是。

轉頭要離去時,他又瞥見一道眼神,隨即很快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