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再議定涼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定下幽州之事後,劉備自覺再留在長安,也無甚大事需要處理,便前來與陳沖告辭。接下來的時間,他將回幷州主持馬政,邊打探北方鮮卑的情形,邊準備今年七月的戰事。
可甫一與陳沖見面, 劉備就覺得面上脹熱,原本喉中的言語也卡住了。
畢竟幽州之事以他意執行,但鬧出來的風波卻實在難看。劉虞身為宗室領袖,棄職隱居,幽州州府也棄職大半,連帶著其餘諸王得聞訊息後,一月內發書四十七封於朝廷, 質問朝廷將以何自處。
若是這些倒也罷了, 便連烏桓單于蹋頓與鮮卑單于軻比能得知後, 都有書表上呈朝廷,讓護烏桓校尉閻秀代為轉交,書信內容極言劉虞之仁德聲望,要求劉虞官復原職,否則將復當年匈奴烏珠留單于反莽故事。
整個二月,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在陳沖身上,陳沖則逐一回書,為他們解釋朝廷處事苦心,並承諾將遣人于山中尋訪劉虞,又在長安中設定大宰冢府,以示朝廷絕非惡意,必將重用劉虞,這才勉強將朝中異議壓制下去。
但事情鬧到如此地步,陳沖的聲望也連之大大受損。市井間已有不少譏諷,說陳龍首自詡無私,到底也免不過根除異己, 其言其行, 已有王莽之狀。可這些時日下來,陳沖將過錯盡數攬於自己,隻字不提這是劉備的意思,以至於劉備此時前來辭行,也覺得有些難以啟齒。
陳沖察覺出劉備的窘迫,對他笑笑,直接越過此事,轉而塞給劉備一個早春的桃子,兩人剝著桃皮在小築的湖旁散步,一邊體感春風,一邊細談馬政的細節。
放牧最重要的是水草,故而陳沖先問劉備可選好了放牧的地點。劉備神態有所放鬆,答說,他打算新設六個牧點,分別在龍山、河曲、圜水、延水、昭餘澤、虎澤,由六名胡騎都尉負責。如果一切順利,他希望到明年以後,有每年八千匹戰馬的產出。
陳沖聞言笑道:“你有些太急功近利了。”他忽然有個提議,問劉備說:“為何不在馬邑與平城放牧呢?馬邑有沱水,平城有治水,兩岸水草豐茂, 還有不少荒田可供耕種,是放牧的好地方啊!”
劉備自然也想過,他說出否定的理由:“那裡離鮮卑太近,若是邊疆生起戰事,牧點就荒廢了。”
“馬兒又不是死物,到那時再驅馬南下,又有多難呢?而且你如今回幷州,有你大軍在,也有幽州大軍在,鮮卑人也沒有這般大的膽子。”陳沖這樣說服了劉備,兩人又說笑了些尋常話語,彷佛此前的隔閡已然消失了。
說完馬政,劉備反問陳沖說:“今年朝中還有大事嗎?”
陳沖看了劉備一眼,先慢慢說道:“安撫完諸王后,陛下今年四月便要元服了。”
劉備聞言,心絃陡然一緊,注視陳沖問道:“天子今年便要親政嗎?”
陳沖搖頭說:“我已與他商議過,二十之前,陛下都不會親政。”
劉備鬆下一口氣,緩緩道:“這樣也好。”
陳沖卻忽然說:“可元服之後,陛下便當成婚了。”
劉備駐足問道:“已經定好了?是誰家的女兒?”
陳沖答說:“還在定,但估計是少府伏完的女兒,或者是建平的女兒,兩人年齡相彷,知書達禮,且都是絕色。”少府伏完乃是前大司徒伏湛七世孫,襲爵不其侯,本人無甚功勳,卻娶得桓帝長女陽安長公主為妻,可謂世代貴胄。而董承更不必說,前有救駕大功,又是董太后族親,本就是天子遠戚,今日兩人能嫁女於天子,政壇聲望自將更為顯赫。
劉備聞言嗟嘆良久,滿臉不忿之色,他受少年經歷影響,痛聲罵道:“你我能有今日,都是靠多日的拼殺,可這兩個庸人,竟因一女子緣故,便能一步登天,世道何其荒謬!”
陳沖見他憤慨模樣,心中倒無甚感想,若非與人生死相關的事務,而只是朝堂上的勾心鬥角,他已經有些麻木了。
《控衛在此》
劉備知道陳沖的脾氣,抱怨完也就不說了,轉而問他道:“我記得你說過多次,打算重修法科,準備何時推行?”
陳沖聳聳肩,就在湖桉草叢中坐下,看著湖水漣漪說:“如今天下未定,若要修法立科,我等威望尚且不足,最少等平滅青徐後,才能著手此事。”
“那你今年有何打算?”
“推廣新幣,招撫流民,土斷核田,試考郎官,修繕東都,新建潼關……”陳沖口中連說了一長串,見劉備在一旁聽都覺得費勁,陳沖便停下來,笑道:“不過當務之急,應當還是去一趟陳倉,去年涼州征戰一年無功,呂奉先找我要了許久的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