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輕取公孫(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因此,公孫瓚對涼軍動向稍作鬆懈,反受疫情影響,他轉而令麾下各部嚴守營中,不得輕動,若軍中有染病者,即刻送至安邑。
而於此同時,皇甫嵩則率領剩餘將士向北疾行,連過七十里後,他挑選地點,將一萬五千軍士隱藏在夏陽稍北的群山間。自己親領八千餘騎士,堂皇地踏過大河,於二十三日夜兵臨汾陰城下。
汾陰城本是小城,城防高不過三丈,守城計程車卒亦不過千餘人,此時猝不及防下,皇甫嵩本當輕鬆拿下,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城前公然紮營,把董旻的左將軍旗號打出營中,在城池周遭砍伐樹木,做勢要圍困汾陰。
汾陰守軍先是大驚,但見城外並無攻城動靜,便從城上遠觀涼軍情形,見其軍眾也非無敵,心絃便又安定下來,一邊整頓城防,一邊派遣使者,將訊息傳到蒲坂。
七十里路程快馬不過半日,到達蒲坂時,公孫瓚正在用早膳,他邊飲肉糜邊聽使者言語,等使者說完,他面不改色,繼續問說:“你說涼人兵馬多少?”使者連忙回道:“不滿萬數。”
“他們在城前修繕工事?”
“屬下出城時,他們在城郊砍伐林木,似在製造雲梯衝車,顯然如此。”
公孫瓚露出幾分笑意來,他諷刺道:“涼狗病昏了頭了,打汾陰還需衝車嗎?你看涼人打的是何人旗幟?”
使者回憶片刻,篤定說:“是左將軍旗幟。”
“原來是董旻親至。”公孫瓚恍然,隨即冷笑出聲:“董旻不過遲慢兒,哪裡如董卓一樣上陣廝殺過?這番奇襲汾陰的計策尚算得當,可惜他不知機變,竟不一鼓破城,那他必敗無疑。”
於是他點齊手下一萬騎軍,打算當日便向汾陰救援,在他穿戴甲冑時,田疇又來問他說:“將軍此去汾陰,可有必勝把握?”
公孫瓚笑道:“從事無憂,若我所料不差,涼人已技窮矣。待我全勝歸來,長安已無可用之兵,我正好帶從事去拜見天子!說不得,還能賞從事一個尚書郎哩!”
說罷,他振韁上馬,踏到軍士最前,親隨也自覺靠攏過來。這些親隨皆騎高頭白馬,披漆白鎖甲,持紅纓長槍,在雪地之上行走,威風長存,有如神人一般。這些隨從與公孫瓚在幽州連戰連勝,因此公孫瓚被鮮卑、烏桓稱作白馬將軍,這些隨從被稱作白馬義從,隨他遠來的幽州將士看他們入場,便都高聲歡呼起來。
白馬奔騰起來,騎士們在雪地上踏出一條漫長的黑痕,從蒲坂一直向北,大河東岸的地形漸漸由平坦轉為小片丘陵,大河西岸的地形則由丘陵化作綿延的群山,山嶺染上蒼莽的白頂,等山嶺的山腳也依稀可見時,汾陰城就在眼前了。
這時,燕人們都看見涼人正在繞城放矢,城角下倒了一地雲梯,顯然是攻城不順,且側翼恰好暴露在南面,公孫瓚大喜過望,山間奏響進攻的角聲後,他親自領軍向涼人身側殺去。
涼人也當真是一觸即潰,遠望公孫瓚白馬到來,紛紛棄置輜重,乘著馬匹向大河西面奔逃。公孫瓚在其中望見有大將麾蓋,又有一金甲騎士置身其中,煞是耀眼,他不禁喜道:“那便是賊將董旻了!將其殺之,關中大事皆平!”
於是率軍繼續追擊,從汾陰一直追到河冰之上,踩著冰紋的裂響奔入大河東岸。白馬義從也確實勇猛,追逐之中,接連算斬首七百餘人,但始終未能趕上那金甲騎士,讓他們散亂著奔入山林中。
公孫越稍有遲疑,問公孫瓚說:“大人,是進是退?”
公孫瓚毫不猶豫,策馬入山,對族弟說道:“逐敵於盡,不死不休!”
二十五日晨,公孫瓚中皇甫嵩伏,大軍覆滅,麾下公孫越、閻柔等人多戰死,唯有白馬義從單經、嚴綱等二十餘騎,護送公孫瓚逃往安邑,汾陰當日淪陷。蒲坂田疇得知訊息後,也不敢繼續停留,將剩餘五千部眾盡數帶往安邑。
皇甫嵩稍作收拾,即領餘眾南下華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