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遙望盡親朋(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沖一時無言,良久嘆道:“壯哉,南容不負為傅介子之後。南容即把你託付給我,我怎敢不盡心竭力,撫如親子。”又對虞翻等人道:“等老師在西河平定賊患,還要安定民生,等到那時,君等再來不遲”。虞翻等人紛紛應諾。
陳沖又問楊會何在,傅幹答說楊會自以為德行淺薄,不敢面見陳沖,便在太學之外等候。陳沖忙又前往太學門口,將楊會接入府內,等到一切善後都解決完畢,月露殘影,已是將近戌時。
陳沖此行安排了五輛馬車,一輛馱雜物,一輛馱書籍,一輛馱錢財,一輛馱兵器,還有一輛專門載蔡琰回潁川。剩下的學生們都騎馬遠行,這是陳沖一向的作風。
徐庶仰望夜幕低垂,忍不住向陳沖問道:“先生,您遠赴邊疆,為何不讓同學們前來相送?”
陳沖笑道:“元直,都來相送,就弄得如我阿翁會葬一般,好似我此行一去,便再無歸來之日了。”他也仰望滿是星光閃爍的夜空,喃喃道:“更何況,此時天上群星閃耀,我相信其中一顆,便是阿翁正在天上看著我,這便足夠了。”
蔡琰坐在窗內,時不時半是遮掩地望向他,陳沖回首一笑,朗聲道:“阿琰,等我就任,我每月都會給你寫信的!”
於是車隊起行,陳沖再一次穿過開陽門,與妻子分道揚鑣,轉而向西。過得廣陽門外,踏過層層民居,走出三里,忽見一高塔,高十丈有餘,高塔下俱是寺院廟殿,廟殿最前方立著三座高門,門前燈火通明,有數十人手持火炬,正靜靜地看向陳沖一行人。
陳沖打馬向前去,一眼望去,盡是多年老友。
為首者剃髮行比丘戒,容貌不比常人,高鼻棕目,乃是如今東行來的天竺高僧康居,他雙手合十,對陳沖行禮道:“陳施主遠行,小僧無以為禮,唯有方才譯完的《問地獄事經》一本贈與施主,還望施主斧正。”
隨後一個小丘向呈上經書,陳沖接過經書,還禮道:“大師化外高人,卻特意前來相送,陳沖雖為世俗中人,亦是感激萬分。”
康居誦道:“陳施主心性本淨,佛性本有,以小僧之見,未嘗不能大徹大悟,斬斷因果,得大自在。”
“哪有什麼心性本淨。”陳沖喟嘆道:“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擦拭,勿使惹塵埃。衝能做到的,也不過是這層境界了。”
康居笑道:“陳施主能做到這一層,想必毘沙門天在上,也會保佑施主的。”
陳沖“哦”了一聲,忍不住笑道:“毘沙門天在上,也會保護自在天魔嗎?”
康居笑而不語。隨即陳沖又與鄭玄招呼道:“鄭兄,如此之晚,還勞煩兄前來相送,衝不能自安啊。”
鄭玄卻撫須搖首,招來三個青年向前,隨後道:“陳兄卻是高看我了,我只是不想陳兄專美於前,只可惜此軀衰朽,已難成事。好在我還有幾個弟子,還能替你分憂解難,還望陳兄可不要拒絕。”
陳沖一一打量,卻是南陽許慈、魯國劉琰、北海孫乾三人,他們雖是鄭玄弟子,也常來聽陳沖講學,見面便行禮道:“先生。”
陳沖對他們勉勵道:“你們既是經神傳人,能入衝幕中,衝自然是歡喜非常,還望北行之時,不要墮乃師之名才是。”
最後是鍾繇、曹操、荀彧等豫州鄉黨,他們一一向陳沖告別珍重,曹操落在最後,忽而給陳沖一個擁抱,隨後低聲道:“庭堅,怎麼歸來如此之久,不去與我一聚?可是因本初之事而怨懟於我?”
陳沖與曹操鄭重對視,看他目中真情湧動,只能嘆道:“孟德,君雖為吾友,亦是本初之友,我此次與本初相悖,想必君在其中,左右為難,便不願讓君苦惱罷了。”
曹操一時無言,而後解下佩劍贈與陳沖道:“庭堅此行,路多艱險,此乃我珍藏寶劍青虹,願君一路順風,歸來之時我等再歡聚笑談。”
陳沖拔出劍刃,劍芒如霜,劍氣凌蒼,他頷首笑道:“孟德你也保重,我們定會再見的。”
隨後陳沖快馬加鞭,將白馬寺遠遠地甩在身後,回望齊雲塔,月影拉長,那火光還在原處。
再回轉前路,陳沖眼前豁然開朗,與雒陽城東城南不同,遠方綿延逶迤的山脈之下,廣闊無垠的曠野之間,只見野火叢叢跳躍,那是涼州難民們夜裡的篝火,與天上的星空遙相呼應著。
魏延騎著幷州馬跟在身後,徐庶石韜孟建幾人亦是跟行在後,躊躇滿志,許慈孫乾劉琰三人坐在車轅上,興奮地打量著萬千山川,傅乾坐在裝滿雜物的車廂內,不知何時睡著了。到處都有泥土的芬芳,還有不知從何方傳來,纖纖縷縷的悲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