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就體現出了姬離的作用,姬離身處中樞,位於咸陽,兼之位高權重,大秦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姬離,有姬離這個“內應”在,他們就能夠掌握到最新訊息,能夠快速做出反應,以最小的代價搞出最大的動靜,天下大亂就是他們發揮的時候。

可畢竟如今還是風平浪靜,大秦境內總體還是處於平穩的,項梁范增他們也只能做些準備工作,幹不了什麼大事,因此生活也是顯得異常平淡,項羽更是幾乎無事可做,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時間用來陪小月。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得知姬離需要幫手的時候,便將自己的多年兄弟龍且派給了姬離,讓其到姬離賬下聽命。

龍且是項羽多年的好兄弟,兩人感情深厚,惺惺相惜,龍且深知項羽心中的抱負和豪壯的氣魄,又敬佩其天生神力無雙,霸氣絕倫,因而一直以來都是將項羽視為大哥,聽其吩咐,對其忠心耿耿,始終追隨。

項羽將龍且派給姬離,事先也是沒有打過招呼,便直言相告,可龍且得知此事心裡竟是沒有絲毫怨言,更是未曾抱怨半句,反而有些甘之如飴的意思。

其實也可以理解,龍且是個將才,他的宿命是在戰場上馳騁廝殺,他的舞臺應該放在沙場,而不是日常,在會稽,在項羽這兒,他根本得不到任何施展的餘地,也沒有他展現才華的舞臺,這不得不說著實有些令人鬱悶。

可到了姬離那兒就不一樣了,龍且知道姬離,畢竟說起來姬離也是跟項羽從小玩到大的人,他們兩人也都互相認識,當然,這裡指的是以前的那個姬離,現在的這個姬離自然是沒有見過龍且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從前身的記憶中得知關於龍且的一些事情。

正因為姬離從記憶中知道了龍且的存在,所以在考慮奴隸軍隊的統領人選時便想到了這上面,想著試一試從項羽手中將龍且給“借”過來,結果還沒怎麼開口,只不過露出點苗頭,就被項羽發現然後一番詢問,得知此事直接將龍且託付給了他,讓姬離高興了好一陣子。

這就跟天上掉餡餅一般,突然被金元寶砸中,可把姬離一陣樂,沒想到這麼簡單就把龍且弄到手了,真是太爽了,這種感覺,就像投資一般,以小博大,只不過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姬離作弊了,提前知道答案,低買高賣,為自己賺大錢。

龍且知道姬離,不過對於他現在身居大秦前將軍之位,在咸陽位高權重這一點還是從項羽那兒知道的,因此在得知項羽將自己派給姬離後,龍且心裡有過盤算。

不是龍且妄自菲薄,而是他確實知道就是如此,他沒讀過多少書,並不是那種文采出眾的人,算不上文人,身上也沒有其他的手藝,並無一技之長。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武藝超群,天生神力,力大無窮,雖說比不上項羽那個怪胎,可較之常人仍是超出太多太多,且他對兵事知之甚多,天賦敏感,熱衷於兵戈戰事,他嚮往的是那種縱橫沙場,所向披靡的生活,他渴望著。

可是就算他再熱衷,再渴望,也沒有那麼多戰爭讓他打,更不可能讓他領兵作戰,他在會稽項羽身邊已經待了很久了,整日裡無事可做,閒的骨頭都快生鏽了。

他也想試試自己的本領,帶帶兵,可項羽這邊目前根本就不可能滿足他這個要求,就算將來起事,那也不知道是幾年後的事情了,龍且無疑是很鬱悶的。

對於龍且心裡的苦悶,項羽也是瞭解的,知道他這個好兄弟是剋制不住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了,想要儘快一展才華,施展抱負,可項羽也無法滿足他,直到得知姬離那邊的訊息。

龍且知道項羽對自己很熟悉,瞭解的一清二楚,他肯定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既然項羽將他派到姬離身邊,那肯定是要用他,怎麼用?總不能拿他幹苦力吧?

那就必然是兵事上了,想到很快就能掌握軍隊,練兵備戰,龍且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了,感覺渾身上下熱血沸騰的,充滿了力量,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儘快去咸陽找到姬離,然後盡情展現自己的本事,這就是龍且內心裡的想法。

儘管對於姬離是否具備能夠提供他施展平生才華的舞臺心中尚且抱有存疑,可龍且已經不去想這些了,他也不想去想,他只想聽項羽的話,到姬離的身邊輔佐他,其餘的不關他的事,也不用他去想那麼多。

...

奴隸軍隊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軍中銳卒,雖說沒上過戰場,可身體素質,專業技能擺在那裡,只要經過幾場戰爭磨礪下來,整支軍隊必定能夠羽化成蝶,破繭重生,更上一層樓,兵峰不輸於天下聞名的蒙家軍,姬離有這個自信,這也是他親手檢驗過的,奴隸軍隊中沒有懦夫。

這樣一支精銳大軍就這樣交給自己了?龍且一開始從姬離口中聽到此話的時候,眼睛圓瞪如銅鈴,表情一臉呆滯,顯然也是驚得不輕。

不過他也是個有決斷的人,既然姬離信任他,將軍隊交給他,那他龍且也絕不會辜負姬離的信任,“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正因為項羽的緣故,龍且這才出現在了姬離的身邊,姬離對其頗為看中,將訓練有成的奴隸軍隊親自交到了他的手中,並授予了龍且專項處置大權,臨機決斷。

這份信任不可為不厚重,奴隸軍隊雖然聽上去不怎麼好聽,感覺一幫奴隸罷了,可事實上卻是一支精銳大軍,以一當十有些誇張,可以一敵三還是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