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十七章 馬車理論(感謝赤熾天使的打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扶蘇心知秦皇對他起了戒心,這種戒心不是一時半會間就產生的,也不是他一日兩日功夫就能夠打破的,他心知肚明,因而也主動選擇了退讓。
他本就是那種溫良恭儉性子的人,與秦皇作對或者說反對秦皇是他從來未曾想過的念頭,當然了,頂撞還是有的,有時候為了某些政策或者說命令,扶蘇還是會辯駁一番的,只是這種政見上的不合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
真要讓扶蘇做出那種違背秦皇命令,公然叫板秦皇或者暗地裡做出一些損害秦皇利益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扶蘇也做不到,他也不是傻子,也不會去做。
這段時間扶蘇一直保持低調,甘願沉寂,也是為了儘可能的避開秦皇的視線,避免引來更大的忌憚,不想讓秦皇為難。
可是扶蘇又不想什麼都不做,他的本心還是希望為民服務的,他想多為整個大秦帝國的百姓做些事,謀福祉,其中沒有秦人和六國遺民這一類的區別,扶蘇的心裡裝的是整個天下的子民,整個大秦帝國的百姓。
一視同仁就是扶蘇的選擇,他一直追求的就是秦人和六國子民之間的和平共處,這是他的目標,也是他的理想,天下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就是他心裡面認為的最大的成功。
其實不止其他人,就連扶蘇自己也是將自身視為將來大秦帝國的繼承人來看待的,他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
他一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為人處世處處體現出溫和謙遜的風格,待人接物令人如沐春風,深得人心,這不是自傲或者其他什麼,因為目前確實是沒有什麼競爭者出現。
秦皇十幾個兒子裡面,成年的也有不少,可是無一人有他這般才華,更沒有一個公子像他這樣得到秦皇的看重和培養,大多是庸碌無為之輩,自然不足為慮,也不足為懼。
不過這倒不是說扶蘇有奪位之心,亦或者是功利心太重什麼的,主要是他身為大秦帝國的長公子,一些事情躲不過去,也責無旁貸,從他出生那日起,就註定了不會平凡。
而他也不是那種唯唯諾諾,逃避推脫之人,接掌龐大帝國,執政天下,讓所有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安康,這就是他的志向,也是他的理想,更是他的責任。
所以他一直是以這樣的目標為出發點,不遺餘力的奔走促進,化解大秦與六國之間的矛盾,消弭潛在的暴亂危機,這些年來他付出了太多太多,目的無外乎是希望大秦愈發強盛下去,一日甚過一日,永不倒塌。
可是這樣強盛的大秦,如今卻讓他愈發擔憂起來了,在扶蘇的心裡面有著自己的認知和看法,在他看來,現在的整個大秦帝國就像一架賓士的馬車,正在一條寬廣的道路上策馬飛奔,秦皇就是那個最重要的駕馭者,而他扶蘇,就是一個坐在馬車裡面的隨同者,一邊在馬車裡面享受,一邊看著駕馭者駕馭馬車,學習駕馭的能力和技巧,掌握駕馭的辦法。
而那些大臣官員,都是馬車上的一員,共同推動著馬車的前進,協助著駕馭者負責讓馬車跑的更快,跑得更穩。
至於那些平民百姓,在扶蘇的心裡面看得最重,他將其視之為馬車的組成部分,車窗,車簾,車頂,車身,車軲轆等等,他們那些人才是組成這架飛馳馬車的基石,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了這架馬車,也就談不上駕馭者了,更不會有他這個隨同上路的觀賞者。
本來這架馬車效能非常好,速度很快,跑的很穩,各方面都沒有任何問題,在這條寬闊的道路上註定一往無前,永不停歇,一直跑下去,跑到盡頭。
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在這架馬車賓士的過程中,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馬車出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漏洞,有些地方破窗了,有些地方進風了,車頂破了一個洞,車軲轆也有一些損壞等等,各種各樣的毛病漸漸浮現,影響著整架馬車的賓士。
而馬車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慢慢分成了兩種類別,一種人以小見大,從這些小毛病當中看出了潛在的危機,認為必須予以重視,應該立即提醒駕馭者,放慢車速,讓整架馬車速度放緩,開始慢慢調整恢復過來。
另一種人認為馬車上出現的問題都只是一些小毛病,無足輕重,並不會影響到整架馬車的運轉,不應該提醒駕馭者,放慢車速就是對他們自身的一種傷害,所以並沒有當一回事,不予理睬。
兩種人想法大相徑庭,差異極大,在馬車內部吵得不可開交,可前一種人卻由於種種原因,人數極少,佔比不大,寥寥可數,在馬車裡面不佔優勢,沒有什麼話語權。
後一種人卻人數極多,佔比頗高,在馬車裡面佔據主導地位,優勢極大,他們不僅宣揚自己的理念,而且還阻止前一種人的提醒示警,蠻橫霸道,不讓任何人給駕馭者以提醒。
而扶蘇作為馬車內的一員,也是屬於前一種人的類別,本來依照他的地位是能夠突破後一種人的封鎖包圍,直接給予駕馭者以提醒的。
可偏偏駕馭者年紀大了,老眼昏花不說,腦子也開始糊塗起來,將扶蘇看做是要搶自己駕馭者位置的人,因此不待見他,不僅不搭理,更是懶得回頭多看一眼,因而也就聽不見他的吶喊與呼喚。
這種情況下,馬車裡面的以扶蘇為首的前一種人,也都是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於駕馭者能夠有所感應,及時發現不對勁,主動放緩速度,或者回頭看一眼馬車裡面,這樣一來,或許還能有挽救的機會。
可偏偏最關鍵的是那個駕馭者由於一心駕馭這架飛馳的馬車,無暇他顧,眼裡只看到路的盡頭,一路往前,絲毫沒有停留,也沒有時間回頭看看馬車的情況,對後面馬車上越來越糟糕的狀況完全不瞭解,這就有些危險了。
而且隨著馬車向前飛馳的速度越來越快,馬車上的漏洞就越來越多,想要修復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如果駕馭者還是沒能發現的話,那這架賓士的馬車都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迎來車毀人亡的下場。
到那個時候無外乎兩種結局,一種是駕馭者自己帶著整架馬車走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