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掃視了一圈朝堂,百官都沒人說話,秦皇點了點頭,開口說道,“諸位愛卿,寡人近日靜極思動,在這深宮內院待久了,有些懷念我大秦的這大好河山。

如今我大秦強盛無匹,天下安定,寰宇之內,皆我大秦子民,你們不是經常說各地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嗎,淨說好話,寡人卻是有些不相信。

所以寡人決定,要巡視天下,遍歷山河,看看各地的情況,是否如同諸位愛卿所言,國泰民安,寡人要親自檢驗。”

秦皇話語一出,朝堂震動,文武百官皆是臉色一變,甚至有不少官員身子開始顫抖起來,不知是在害怕些什麼。

秦皇巡視天下並非臨時起意,此前早已有過數次東巡,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每次東巡就是對整個天下的一次檢驗,凡所到之處,各地的民生政務,軍備兵甲,他都會過問一二,有問題的他會親自下令整改,做得好的也會得到他的讚賞。

所以聽到秦皇要東巡,大臣們的反應不一,一些自身有問題的官員自然是害怕不已,而清清白白的官員則不會擔心什麼。

站在下面的姬離聽到秦皇說要東巡,心裡雖然有些驚訝,可也算不上多麼意外,因為據他所知,秦皇一生,總共進行了五次東巡。

每次東巡,都是興師動眾,用時頗長,最後一次東巡秦皇更是死在了路上,可謂為國而亡,壯烈犧牲,因此知道他要東巡,姬離反倒是沒什麼想法,畢竟這又不是最後一次。

如李斯,馮去疾這樣的朝廷重臣,聽到秦皇又要東巡時,其實內心裡是很不贊同的,沒有實際上的好處,反而暴露出諸多弊端,還容易出問題,自然是不希望秦皇東巡,可依他們的城府智慧,自然是不會傻傻的站出來,靜觀其變即可。

而上面的易小川早已知道這個訊息,所以聽完也是臉色不變,只是平靜地站在那裡,看著下面群臣各色不一的表現,眼神微微一動。

隊伍中,突然衝出來一個官員,一把跪在了地上,大聲懇求道,“陛下三思啊,如今天下雖定,可戰亂多年,百姓仍需休養生息,陛下東巡,規模甚大,耗費民力物力甚多,興師動眾,恐百姓苦矣。

再者陛下萬金之軀,深系我大秦之安危存亡,如今外面尚有六國餘孽肆虐,恐危及陛下安全,還望陛下慎重考慮,莫行此舉啊。”

出列的是一位姓吳的諫議大夫,此人年紀不小,為官數十載,朝堂之上素有威望,這次也不知是為了什麼才出來趟這攤渾水。

畢竟大家心知肚明,少數官員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與地方郡守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有的則是串通縣令,搜刮魚肉,欺壓地方,獨霸縣城。

這樣的情況要是被秦皇發現,恐怕殺頭的罪名都是輕的,重則車裂,五馬分屍,所以為了避免秦皇發現,自然是要阻止一二,爭取些時間,將自己的問題處理乾淨,以免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現在出來的大都是為了自保,不得已而為之,這吳諫議估計也是這樣的情況,不然誰會跳出來反對秦皇。

姬離站在隊伍中眯著眼看著這位姓吳的,心裡已經給他打了個叉,不管他到底為公為私,抱著什麼目的出來阻止的,但是這無疑是站在了秦皇的反對面上,殊為不智。

果不其然,上面的秦皇見有人出來反對,臉色有些不好看,本來一顆高興的心也不禁有些怒氣,語氣微沉道,“吳卿家,寡人東巡,是為了我整個大秦考慮,你如此阻攔,莫非是有什麼異心嗎?”

秦皇果然生氣了,話一出口就是誅心之言,話語說的特別重,眾人聞言不禁色變。

地上跪著的吳大人更是嚇得渾身一抖,面如土色,汗如雨下,嘴裡結結巴巴道,“陛下,老臣一片忠心,誓死效忠陛下與大秦,絕不敢有絲毫異心,還望陛下明鑑啊。”

他出來阻攔雖說確實有自己的私心考慮,可也未嘗沒有這兩方面的原因,秦皇每一次東巡,都是浩浩蕩蕩,威風八面,隊伍龐大,耗費錢財巨大,勞民傷財,而且還會引來刺客刺殺,弄得他們做大臣的也是心驚膽戰的。

所以他才冒險出來阻止,希望秦皇可以聽從他的建議,放棄這一次東巡,這樣做,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團和氣,豈不是美哉?

可惜秦皇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聽從他人的建議,獨斷專行,蠻橫霸道才是他的本色。

因此聽到吳諫議的回答,秦皇一甩袖袍,臉色一沉,開口道,“那還不給寡人退下,寡人主意已定,無需多言,諸位愛卿也不必再勸。

此次東巡,定於三日之後,寡人帶著麗妃,趙高隨侍左右,前將軍姬離率軍護衛,左相李斯陪伴寡人,扶蘇留在咸陽監國,替寡人處理政務,其餘人等各司其職,確保朝堂不亂,好了,就說這麼多,退朝,你們都下去準備吧。”

“謹遵陛下聖諭,陛下萬安。”

朝堂文武百官紛紛躬身行禮,接受了秦皇的命令,心裡震動不已。

姬離有些意外,沒想到秦皇會點名自己,讓自己擔任東巡途中的護衛統領,這足以說明秦皇對自己的信任與看重,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好差事,萬一出點什麼差錯自己可就完了。

另外想到還有玉漱趙高李斯等人,都會跟著一起去,姬離心裡泛起了一陣嘀咕,這事有點意思了。

大殿上,有一人始終平靜,一言不發,那就是扶蘇,他被秦皇以修養之名勒令待在府中,遠離政事,直至今日,才被允許重返朝堂。

或許是得了個教訓,回到朝堂之上,扶蘇表現的很是低調,對於政事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於秦皇東巡的事情,也是三緘其口,絲毫沒有動靜,只是聽到秦皇讓自己留在咸陽監國時,眼神動了動,然後重歸平靜。

其他被秦皇點名的幾人都是心裡琢磨個不停,想著這件事能夠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或者說利用這件事達到什麼目的。

秦皇說完之後就離開了朝堂,易小川緊跟其後,消失在了姬離的面前,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見正主消失,也不再逗留,紛紛出了大殿,下了朝堂。

海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