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理念,組織是組織。一個組織可以因為理念而聚集,但是組織絕不能因為理念而被分裂。

若無有青雲劍仙當時坐鎮劍宮,或許日後的劍修們能闡釋出更多的法理,可東海劍宮一定是不存在了,甚至會讓原本就勢單力孤的劍修們成為彼此最大的敵人。

話說回來,如果按照當時劍宮之中“本體論”和“立意論”的區別,蘇徹與燕七都算是立意論的。

蘇三公子自不必說,雖然也修煉出了劍煞,壓箱底的也是劍修手段。

可蘇三公子卻是連一柄性命交修的劍都沒有一把,真的非要動用劍器,也是拿前代劍修的遺物出來矇事。

當真是把劍當成了純粹的工具。

而燕七則更過分一些,按照燕七對蘇徹的說法,他手上一共有七柄劍器,都是以不同的劍道法門凝練,譬如除了當日同虎妖交手時拿出來的清風,還有孤月、影星、日炙、雷隱等六口劍器,每一柄都有不同的用法。

燕七當時吹牛,說若是他七劍齊出,不要說當時的虎妖,就是當初還沒有被劍宮下狠手的那位四品也要立時隕落。

“家師也是立意派的,按照家師的說法,一筆寫不出兩個劍修,不管是立意論還是本體論,在劍仙一流人物看來區別本來便不大。”

“不過下面的弟子在修行的時候,兩派的區別的確是猶如天淵,這也正是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的道理。”

燕七就跟蘇徹說過,相比較於本體論那些一劍破萬法的手段,立意論這邊倒是有些“一劍生萬法”的意思。

一方面是應敵手段上有些區別,本體論那邊管你什麼神通道術,直接就是一劍斬來,你能接得住算你狠,接不住就是我硬。

而立意論這一派經常玩一些什麼劍陣、玄冥劍意、驚雷劍意之類的花活,似乎不搞出點七七八八的東西,連劍都不會用了。

當然,這兩家雖然有所區別,可彎彎繞繞,到底還是一脈。

就比如這蜃影元劍,按照燕七的說法,走的是本體論大真幻劍意的脈絡,修行到了最後,那便是世間第一等殺劍手段。

出手之時猶如雲遮霧罩看不分明,一旦落到實處那便是丘巒崩摧,殺得你毫無招架之力。

這本體論的劍路,放到燕七手上一樣能用的出來,只不過是換成七把劍一起用而已。

本體論的劍修一樣有將劍陣用出新高度的。

如果說燕七這些話裡面有哪些對蘇徹真的有用的話,那就是啟發了蘇徹重新以“我多半是個劍修”這個角度來看問題。

自從修行以來,蘇徹身上一直有兩條明顯的傳承。

一條是得自郁離子的黃天道玄門傳承,以紂絕陰天秘籙為根基,後來更是從陰陽法王那裡學來了一些別的手段,可林林總總,不出玄門脈絡。

如今更是走上了身化九幽的路子,不管有沒有走偏,這條道路走得傳承有序。

很穩。

另一條則是蘇徹自己東拼西湊湊出來的劍修傳承。

以當初的鼎天鈞劍為起始,加上了後來得自中元的蜃影元劍,後面雖然得了馮不行的一些指點,卻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

再加上從北邙鬼祖處學來的泰獄三劍之一的泰獄阿鼻劍。

劍修手段一直都是蘇徹修行的一部分,可是這一部分總的來說卻是並不同調,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給玄門手段壓得死死的。

蘇徹現在心裡一直有個感覺,等到自己修行到了後面,或許就要在這玄門和劍修之間有所取捨。

不然亙古以來,這麼多天才人物,怎麼從來沒有聽說哪個成了“劍地仙”或者“地劍仙”的?

倒是地仙與劍仙之間涇渭分明。

但是蘇徹覺得自家的劍道手段雖然不成體系,但是絕不能就這麼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