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之上,郁離子換了一件淡淡青衫,正在那裡拿著一本書翻來翻去。

一眼看過去,比起修行有成的道德之士,更像個求學苦讀的書生。

只是這位身周虛空之中有點點青蓮不斷地花開花落,馨香馥郁,遍滿一室。

他聽見蘇徹的腳步聲,轉過頭看過去。

“你來了?”

“弟子拜見恩師。”

蘇徹也不含糊,直接推金山倒玉柱的下拜一番。

“《紂絕陰天秘籙》修得倒是不錯。”

郁離子看著蘇徹的進益由衷而發。

其實按照他的本意,蘇徹這個弟子可收可不收。

可收,因緣際會收個記名弟子,傳他幾門修行之法,也算是對當年舊事有個交到。

可不收,一來蘇徹的生性並非天生道種,二來蘇家這一脈人丁單薄,要是再抽一個去跟自己學道,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所以郁離子將《紂絕陰天秘籙》傳給蘇徹。

這一門功法,的確是正對當時身手重傷的蘇徹,鬼道法門作用於神魂,不必耗費精力折騰殘軀敗體。

但要說修成三十六枚法籙,那是鐵定不行。

因為決定《紂絕陰天秘籙》修行速度的不是天資、不是根性,而是外力。

修行此法,需要藉助月華之力。

朔望盈虧,月華卻是有限的。

《紂絕陰天秘籙》神通精妙,卻也要循序漸進。

剛剛蘇徹進來,郁離子已經將他看過一遍,這位蘇三公子已經練成三十六道陰天法籙,暗合一周天之數,已經到了無師自修的頂點了。

要將修行再進一步,就要靠他自己摸索,或者由名師提點了。

“你今日修成三十六道法籙,便在我名下做個親傳弟子。”郁離子看著蘇徹道:“這幾日紛忙,我今天先收了你,回頭稟明六位教御,將你列入門牆之內,起來吧。”

郁離子虛虛一託,蘇徹也便從地上立了起來。

“恩師此來,莫非是為了玄山之事?”

“是,當初來山陰縣有兩件事,一是看看你,二則是為了這位古佛。”

郁離子看著蘇徹,既然已經列入門牆之中,有些事也能敞開了對他說了。

“前朝末年,有一位獅子青蓮具足如來到中土傳法,當時天下議論紛紛,我那時曾問過師尊,這位由道入佛的高人再來中土該如何因應?”

“師尊卻問我,佛法與我可有干係?我當時想了想,說無甚關係。你師祖說,既然無關,那便由他,大道在我,何問旁門?”

蘇徹忽然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淺了。這淺薄是因為自己到底不是高人,沒有曾經黃天道道首,今日郁離子一般的氣度。

“其實當年獅子青蓮具足如來到中土,道門各家以玄都宮為首,都是樂見其成。沉寂如此之久,若是能引來一尾活魚,確實是不錯的。”

“我們以為他是來做佛門那弘法利生的根本功課,卻沒料到那時的他早已入魔極深,前前後後所有為的無非是超出此界,登臨域外化身外道魔頭。”

好傢伙。

蘇徹將訊息在郁離子這邊確認過之後這才明白。

先妖而後道,由道再成佛,最後由佛再入魔。

老獅子算是把這世間一切稱得上的法門都算是參了一遍。

“等我們回過神來,他已經坐化在這山陰縣了,當時也就沒有在意,畢竟三品之人墮落入魔算不得什麼奇聞,更何況是像他這樣道基不穩幾次改換門庭的。”

道基,成道之基。

蘇徹將這二字牢牢記在心中。

當年老獅子幾次改換修行路徑,問題就在於它的根基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