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劉辯即使被廢,他也曾是個皇帝。

說是先帝,並無問題。

沈東凌得到了劉辯的遺詔,為其報仇,號召天下兵馬討伐董卓,名正言順,無可置疑。

曹操隨後將詔書遞給袁紹,目中閃過一絲瞭然,憑藉著沈東凌與張讓的關係,在少帝即位期間,搞來這樣一份詔書並不是難事。

可問題在於,這個人那麼早要這樣一份詔書是為了做什麼?

總不至於是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今天會發生的事?

這怎麼可能?!

“是真的......”

袁紹、袁術等人在一一確定過詔書真偽後,無不驚疑,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們可都認為這詔書不過是個矯詔!而沈東凌也是個膽敢偽造詔書的膽大包天之人!

畢竟他們習慣性地認為沈東凌的身份太過低下,根本不可能得到這樣一份詔書!

可現在看來,詔書貨真價實!

這樣一來,詔書的分量就完全不一樣了,沈東凌的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就算是這樣,想讓這些人聽從沈東凌的命令,也是極為困難。

眾人面面相覷,猶疑不定時,一道聲音從角落傳出。

“沈幽州說得好!”

眾人順著聲音看去,只見到三個人影屈居在角落裡,在各諸侯都有席位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和諸侯麾下將領一般站在那裡。

為首的是一個約莫三十歲的男子,面如冠玉、唇若塗脂、臉側一雙大耳引人注目,始終面無表情。

他的身後,站著兩個漢子。

一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一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魁梧不凡。

不必多說,這三人便是千古留名的劉關張三兄弟了。

此時說話的,正是劉備身後的關羽。

其一雙丹鳳眼緊緊的盯著沈東凌,目中盡是一片讚賞之色:“暫且不說先帝遺詔名正言順,就單單說沈幽州先天下之先,最早站出來號召天下英雄討伐國賊董卓的忠肝義膽,便當得起這盟主之位!若沈幽州能做盟主,關某第一個贊成!”

沈東凌很早就注意到他們了,只是現在的他們存在感實在太低了。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原先的歷史上,劉關張三人是跟著公孫瓚一起來的,但公孫瓚現在還在草原帶著白馬義從四處晃盪呢,他們沒有了依靠,這一次本不該在此。

但他們還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