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不知道是,就在蹇碩斬殺何進之後,沈東陵的手下史阿帶著武館眾遊俠徑直趕往了他的府邸!

至於史阿所說的幽州精銳,沈東凌帶兵進京一事,根本子虛烏有!洛陽城外面,只有董卓和丁原在互相牽制而已!

其實就在何進察覺陰謀,掉頭跑路的時候,何進被十常侍設計伏殺的訊息就已經被傳到了袁紹府上......這當然是史阿安排人做的。

袁紹得到訊息後大驚失色,不論訊息真假與否他必須作出反應。

急忙一邊派人去往皇宮確認訊息真假,一邊將曹操、陳琳、袁術等大將軍一黨全數召集了過來。

不多時,出去查探訊息的人就回來了。

“大將軍被何太后招入宮中商議要事,至今未有任何訊息,現如今宮門已閉,內部情況暫無從所知,聽聞曾有殺伐之聲從內裡傳出,具體情況不知。”

聽完斥候的彙報,袁紹急忙將大將軍何進遇刺的訊息傳信於袁隗、袁逢。同時走入內廳,與曹操、陳琳等人商議應對。

曹操聽完訊息,直接站了起來,拔出長劍:“還有什麼好說的?為今之計,只有立刻調集兵馬,闖入皇宮,誅殺十常侍,為大將軍報仇!”

曹操到底是能成為三國群雄最頂峰的人之一,短短時間便以做下決斷,所提供的也是上上策。

但袁紹終究是袁紹,此刻卻猶豫不決:“我擔心此事有誤,在未確定大將軍是否生還之前,不該輕舉妄動。再者說,如果張讓等人真的在宮中設伏謀害大將軍,必然已將自身兵馬都調了過去,我們兵力不足,貿然前去,不說入宮謀逆之名加身,恐怕未必能殺得了他們......”

曹操對此很是不滿。

這袁紹袁本初怎麼說也是一時豪傑,怎麼做事如此優柔寡斷?現在已是火燒眉頭的時候,怎麼還是在這顧慮這顧慮那的?平常在何進身旁叫的最厲害的就是他,引外地兵馬入京的也是他,怎麼事到臨頭,偏偏他卻猶豫不決?

曹操心中很是不屑,這種時候哪還需要考慮這麼多?無論大將軍有沒有被殺,此刻都應該出兵殺入皇宮,取了十常侍的首級,怎可在這裡猶猶豫豫?倘若大將軍無事也就罷了,只是白白浪費了誅宦的大好時機;萬一張讓等人真的動手了,還會給我們這些大將軍一黨反應時間?簡直豈有此理!

“幹大事而惜身,好一個袁本初!是我看走眼了,竟會覺得此人是個人傑!”

曹操忍住怒火,繼續說道:“本初此言實乃荒謬!我等聚集在此,只為誅除宦官,本來便是不死不休的拼殺,而今事已至此,刻不容緩,又豈能猶猶豫豫,聽天由命?!”

“沒錯!本初。”

就在這時,盧植說話了:“兩軍交戰,兵力較多者雖佔優勢但未必能勝,我們不如聽取孟德的意見,直接帶兵殺進皇宮,誅除十常侍!只要十常侍一死,十常侍的兵馬便不再是威脅了!”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性格剛毅,有高尚的品德。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與何進的其他幕僚不同的是,盧植地位之高不比汝南袁氏低多少。

在何進門下,也不以袁紹馬首是瞻。在幕僚之中頗有威信。此時話一出口,便得多人支援。

“盧公與孟德所言甚是,即使不是上上策,也是我等此刻唯一能做的呢!”這是下方邊緣處傳來一道聲音。

曹操定睛一看,卻是黃門侍郎荀攸。

這荀攸平日裡低調的很,很少替何進出謀劃策,此刻居然也站了出來,想來在他看來,時局已是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半點耽誤不得。

盧植、荀攸接連聲援曹操,袁紹這才稍稍放緩了猶豫。

其餘眾人見此情景,也都紛紛出言相勸。

“機不可失啊!此時正是誅殺十常侍的大好時機,萬萬不能錯過了!”

“假若十常侍真的伏殺了大將軍,也必然不會放過我們!與其在這猶豫等死,不如跟他們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