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您要競射,那這些正等著您召見的難女怎麼辦?”

“這些嗎?”

李淵陛下扭頭看了看那些燕瘦昭肥的美女們,眼中流露出了猶豫的神色,但是當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旁邊英姿颯爽的裴欣茹的身上的時候,頓時又下定了決心。

“先讓她們休息休息吧……”

“聖人……”

裴寂還想要繼續努力,結果話才出口就被李淵陛下給打斷了。

“裴卿,勿拂我意,快點去準備吧!”

“是!”

無奈的裴寂只能答應了一聲之後,招手把門邊的管家叫了過來,低聲吩咐了幾句。

很快的,那些在場中等著李淵陛下召見的難女們就魚貫而出,暫時從大廳的角落裡移到了屏風的後面,跟那些女樂師們呆在了一起。

幾分鐘以後,管家帶著幾個僕役,拿著兩個箭袋,搬著兩個一模一樣的銅壺走了進來。

這兩個銅壺高一尺二寸,壺腹五寸,頸長七寸,口徑二寸,在壺口的兩側還做出了兩個跟壺口一模一樣大小的圓形壺耳,在銅壺的內部裝著大約半壺紅小豆。

在他們進門之後,裴寂立刻起身,從箭袋之中拿出了四支柘木所制的木箭。

這些木箭並沒有安裝尾羽,也沒有安裝箭頭,而是在箭的頭部留了一個圓形的球作為箭頭,箭尾處則是削成扁平狀,用白色的顏料畫成羽毛的樣子。

“聖人!”

裴寂端著柘木箭,對李淵陛下微微欠身,嚴肅的說道。

“某有枉矢哨壺,請樂賓。”

“裴卿……”

李淵陛下也正色長坐,認真的回答道。

“子有旨酒嘉餚,又重以樂,敢辭。”

……

沒錯,李淵陛下跟四娘子裴欣茹說了半天的射,其實指的並不是射箭,更不是射別的東西,而是投壺。

投壺是一種在中國很早以前就出現的娛樂方式,最早來源於射箭,所以也可以用射來簡稱。

據說在春秋時期,中華人民在互相請客吃飯的時候,都需要客人拿著弓箭射一下,以示禮儀與尚武之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拿著弓箭不會射或者說射不準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在宴席上不想丟人怎麼辦?

眾所周知,射不準的話就只能靠手了……

於是投壺就出現了!

到了隋唐時期,投壺已經成為了當時權貴們閒暇時候最愛做的娛樂方式,超過了啪啪啪。無數的達官顯貴趨之若鶩,比如說李淵陛下和他的結髮妻子太穆皇后竇氏就都非常喜歡這項運動,每天有事沒事都要用手射兩下,比較解壓。

在經過主人裴寂與客人李淵陛下的三辭三讓之後,李淵陛下終於接過了裴寂手中的柘木箭。

“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

“聖人……”

投壺之前的禮儀流程走完之後,裴寂又問道。

“壺置於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