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鐵趁此機會,在村裡大張旗鼓的對郝家大院進行擴建,不但將院牆加高,還在四周修築了哨樓。

當年去開平旅遊的時侯,他便對碉樓很感興趣,當地富人修築的碉樓,規模不大卻很實用,能夠有效抵擋強盜的侵擾。

高嶺口據點的具體情況他已經在江文風口中得到證實,的確只有兩具擲彈筒。

擲彈筒目的是彌補手榴彈和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缺,它發射的91式榴彈就是從手榴彈改進過來,利用破片殺傷,是單兵的惡夢。

但擲彈筒對夯土,石塊,木材這類土木結構的碉樓卻沒什麼作用。

小鬼子擲彈筒打得很準,郝鐵自然會防著這一招。

更何況自己的目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大院的修建掩飾住地道的挖掘工作,郝大勇、張柱等人甩開膀子,進度十分喜人,要不了多久就能挖通,那時就可以從郝家大院直接上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將郝家大院打造的可守可退,能夠讓這群沒受過軍事訓練的民兵們增加存活率,畢竟他們和東洋鬼子的軍事差距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抹平。

鬼子人數極少,以後大量面對的還是漢奸和偽軍,跟這些人渣相比,民兵還是能佔據些上風。

幹掉江文風之後,郝鐵已經明確了下一個目標。

奪回耕牛。

這個目標有一定危險性,並且會讓鬼子對郝家莊有所懷疑,但郝鐵還是打算幹它一票。

要不然這些耕牛遲早會進鬼子們的肚子裡,村民以後的日子會相當難過。

村民們見會長修築碉樓,都知道這位漢奸貪生怕死,膽大者吐著口水,膽小者心裡盼著武工隊從夜裡來,將郝家大院一把火燒成白地。

……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儲存自己,消滅敵人’。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華夏會亡嗎?不會亡,最後勝利必定屬於華夏。

咱們能夠速勝嗎?不能速勝...抗戰是永續性的。

此次戰爭發動於世界帝國主義,首先是***國家大崩潰的前夜,敵人也正是為了這一點才進行最後掙扎性的冒險戰爭。

所以,戰爭的結果,滅亡的不會是華夏!”

後院柴房中立著一塊黑板,坐了七、八個人,大家目不轉眼地盯著黑板前的郝會長,將耳朵豎起,生怕漏聽了一個字。

每天郝鐵都會抽出時間講一會課,課本便是偉人所著的【論持久戰】。

整本書雖然背不完,其中大體的意思基本知道,作為一名黨員,認真研究過黨史,郝鐵教育這些部下綽綽有餘。

一支擁有信仰的部隊有著非凡的戰鬥力,大勇、張柱、孟彪、袁海等人有了偉人的指點,定能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優秀軍人。

李霞不停地在小本本上記錄著自己聽課的心得,喻林作為維持會書記,大量時間都在與王麻子等人周旋,有些文化的她便成為了會長秘書,負責課後向隊員們進行詳細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