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孃忘了,爹爹念過書,不過教幾個字,他哪還教不了了?再說不光小柳枝,我和長姐也還不識字呢。”

“啊!是,我咋忘了呢,你爹他念過書,唉,當年你爺還是疼他,就是後來家裡日子越來越過不下去了,等你姐出生,那家裡就更是……”

秦氏說著又想起了從前的時光,老程家日子越過越不成,這在永福村都成了一段八卦。

外頭人不明就裡,秦氏這個在老程家生活了十幾年的人可是親眼見證著老程家的日子是怎麼一步步“滑”下來的。

這絕對跟小竇氏嫁進來,毫無底線的跟大竇氏補貼孃家有關。

要說之前小竇氏沒嫁進老程家的時候,程老爺子還有些積蓄,他種地是一把好手,也擅經營,家裡的日子還算不差,而且程老爺子還是個有遠見的莊戶人,他做主先後送了兩個兒子去唸書。

只是不知道是年紀越來越大了,還是把家事徹底交給了大竇氏後,在加上的小竇氏的進門,他更不在管這些家事,老程家才一步步敗落下來。

竇家也不知道是怎麼養的閨女,嫁了人之後,大竇氏和小竇氏的做法都一樣。

哪怕是生了孩子,她們也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然後是孃家,最後才是夫家。

這種想法當然是不符合這年代的“婦道”的,可是這兩人偏偏幾十年如一日的這麼做了。

秦氏無法效法,也不能理解。

搖搖頭,撇開這些過去的糟心事,秦氏對現在的生活格外珍惜。

現在她也不禁想,當初幸虧聽了小閨女的話,堅持咬牙從老屋分了出來。

而且當初閨女就信誓旦旦的說她們能把日子過起來,秦氏嘴上答應,心裡還是不落實,她其實是做好了準備,要實在不成,就再厚著臉皮回孃家借銀子。

總之他們有手有腳的,總不會餓死吧?

結果沒成想,閨女竟然真領著一家人,一點點把日子給過起來了!

雖然現在每天秦氏和程時年都跟著孩子們忙得腳不沾地,心裡卻實實在在的踏實。

“現在這樣的日子啊,過去我是想也不敢想。”

“現在和過去的日子是沒法比。”程元卿和秦氏對視一眼,心裡都明白老屋的生活,確實是一段不太愉快的回憶。

現在一家人裡,除了程時年,恐怕沒有人會想重新回到在大竇氏底下討生活的日子。

至於程時年,他對程老爺子和大竇氏的感情自然和她們是不同的。

在程時年的眼裡,程家的老屋更是他從小生長大的地方,而大竇氏在年輕時候,據說也沒有現在這麼的獨斷專行,家裡的好多事,還都是程老爺子說了算。

所以程時年的童年,其實遠比兩個閨女要過得好多了。

加上他本性孝順,現在程老爺子和大竇氏的年紀都也不年輕,好多事程時年就沒法拿正常的對錯去評判他們了。

對於這點,秦氏和孩子們都心知肚明,也選擇閉口不談。

對程時年的選擇,秦氏和孩子們都十分理解,但是卻不願意再當程時年為了孝順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