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拌嘴吵架,村裡人還真沒幾個能吵得過王五媳婦。

她為人仗義直言,嘴皮子也快,又加上底氣足,孃家兄弟多,嫁到永福村她又一氣生了兩個兒子,很得夫家看重。

這麼著在村裡,她一直為人快言快語的,論拌嘴吵架還真沒幾個人是王五媳婦的對手。

今天程時匯臉皮子厚,硬要跟著蹭飯吃,王五媳婦礙著跟秦氏的交情,哪怕看不慣也沒怎麼地。

後來見程時匯越來越不像樣了才出言說了句話,程時匯卻不見好就收,還想她男人來收拾她。

這下王五家的當然不能輕易饒了他,程時匯可以說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秦氏原本還有心想勸兩句,只是後來看程時匯一個大男人對著王五媳婦越說越不像樣,也乾脆閉了嘴。

反正王五家的嘴快厲害,不吃虧。

最後,因為吵架吵不過王五家的,秦氏和程元卿這個主人家也沒能幫著他,程時匯夾著尾巴灰頭土臉的走了。

幾人又重新推著板車去給工人們分發飯食去了。

主家大方厚道,幫工又多是以後要在酒坊上工的夥計,幹活都肯下力氣。

畢竟酒坊早建成一天,就好早去上工賺上銀子。

不出半月,在大夥的合力下酒坊就建成了。

程家在開門這一天,依言不光請了秧歌度,還備了好些瓜子、花生,甚至給孩子們吃的糖果擺在酒坊大門前的供桌上。

等他們敗完了財神,這些東西就任由村人或者孩子們在看秧歌隊的時候抓些吃。

這些在村裡也常見,平時村民們誰家有個喜事,一般都會在家中擺上一些零嘴,供來客們吃上一些。

這年頭誰家也不富裕,鄉親們都也沒有那真去胡吃胡拿的,擺上的那些東西,多半都是孩子們最後每人抓上一小把吃了。

程家這次擺上了不少,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了。

等秧歌隊扭完了,程家還請了村長、里正以及村裡幾個輩分高有威望的族老來吃飯,一併嚐嚐他們的元合酒。

老屋那邊已經請了程老爺子,程時匯知道了,反倒也想來,程元卿不太願意,又好法子拒絕,也就預設了。

莊戶人家,很多時候都不是那麼認道理,反而更看重的是他們骨子秉承的孝道、人情。

哪怕現在二房早就和老程家那邊是兩戶人了。

碰上這種自家的大事,或者要請客的時候,程老爺子和大竇氏還在,如果不請他們,那就會有人講究程時年。

為了爹爹的名聲,饒是程元卿不願意,也預設了。

再說,程時年本人對程老爺子還是很有感情。

在他眼裡,那始終是生養他的老父親,老爺子也確實沒有像大竇氏那樣,苛責過哪一個兒孫或者兒媳。

可以說在大竇氏的襯托下,程老爺子就是多麼明事理、慈愛的一個老人。

一行人在酒坊的堂屋裡支了桌子,因為這回酒坊開工,秦氏和王五、里正家的媳婦也都忙的不行,所以這頓飯是程元卿和程元月特地去建昌縣酒樓裡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