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著秦風背手站著的這位中校軍官,正是一直與陸林南通話聯絡的那位神秘人物,此人身份是省軍區保衛處處長韓衛國。

此時,作訓處王處長集合參賽人員,“所有參賽人員按原來隊形,向右看齊,向前看,現在由省軍區保衛處韓處長講一下比武中的安全保障工作。”

話音剛落,韓處長走到隊伍正前面中間位置,“同志們,我們這次組織的偵察兵比武,突出特點是人員流動量大、武器裝備動用頻繁、實車實彈課目多、駐地社情不明、駐訓地生活環境相對艱苦等......要確保比武競賽過程中的安全穩定,保證比武競賽圓滿完成......我重點強調一點,一旦參賽隊員身體不舒服或不能繼續參加比賽了,要立即發出訊號彈......比武的成績重要,但我們大家的人身安全更重要......”說完,韓處長便開車離開了,到達他的指揮位置。

“各小隊請領武器裝備和相關物資......”一聲號令,各組開始組織領取單兵攜帶武器裝備,匕首、突擊步槍、狙擊步槍、通訊裝置、捕俘裝備(麻藥、繩索)、救生裝備、定位裝置、地圖等。

“我宣佈,比武正是開始。”

一場10個偵查兵小隊的比武較量正式展開了。

......

省軍區的首長和邀請軍區作訓部的相關領導在導調指揮室透過影片系統觀看各個參賽隊的表現。

這茫茫原始森林中,地理環境異常惡劣、墳蟲叮咬異常兇猛、野獸毒蛇異常活躍、“敵”情多變異常複雜、“敵”兵眾多異常狡猾。偵察兵要在3天內,完成所有基本課目的對抗競賽。再用4天左右時間,完成最後一個實戰對抗科目——奪取敵方基地密碼箱。

前幾天,10個參賽的偵察兵小隊在模擬實戰的背景下滲透進“敵佔區”內完成長距離、多課題偵察作戰任務。參賽隊員要在規定時間裡,在環境惡劣的原始森林中,攜帶30-40公斤的裝備器材及生活用品,避開分佈在各交通要道和必經之路的大量假設敵的圍追堵截,長途奔襲100餘公里。中途還要分別進行穿林、戰場偵察、劃舟、過繩橋、過水障、長槍遠距離射擊、手槍射擊、過雷場、戰場救護等多項偵察兵共同技術戰術科目的考驗,期間幾乎沒有過多的休息時間。

此外,比武途中還設有10個控制站,參賽隊員只有按規定時間到達各站(遲到會取消比賽資格)才臨時接受下階段比賽任務及下一控制站位置。其旨在透過很強的實戰性和苛刻的比賽規則檢驗參賽的偵察兵在複雜地形和體力超常消耗的情況下,熟練使用手中武器裝備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

假設敵500多人,參賽隊員50人,一般時候“敵”在明處,參賽隊員在暗處。但也有特殊情況,“敵”在暗處,參賽隊員在明處,平均10個“敵兵”抓一個隊員,而且配有最先進的通訊工具與數十輛軍用水陸兩棲越野車、吉普車。

因此,前幾天的共同科目比試過程中,很多參賽隊員在奔襲途中肉體已經麻木,唯有精神存在,實在困得受不了,便輪流著邊行軍邊打盹。參賽隊還必須時刻做戰術機動,尋找隱蔽路線和進行高標準個人偽裝,以隨時隨地對付狡猾的假設敵和跨越“敵”固苦金湯的近百道封鎖線,避免被“敵”捕獲或“消滅”。每天都有隊員被淘汰出局,而秦風的小隊每個人都在堅持著......

秦風這一小隊面對這極其惡劣的地理環境也是仰天長嘆。其實這裡根本沒有路,比武地域幾乎被原始森林覆蓋,松枝腐葉,達幾尺厚,走在上面“撲哧撲哧”往下陷,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枯枝、朽木橫七豎八,長滿青苔,異常光滑,稍不留神就跌跤摔傷。

秦風小隊隊員張小龍夜間行軍時,一腳踩在朽木上,“咔嘣”一聲,扭傷了腳,腳腕腫得碗口粗,疼痛難忍,硬是咬緊著牙堅持,手持木棍獨腳跳躍著前進,有時大家輪流揹著張小龍走,秦風不允許任何一人被淘汰。

他們邊跑邊在圖上找目標,穿過了一片又一片森林,渡過了一條又一條河流,跨過了幾片沼澤地,5人同時衝過終點線。

“6號偵察兵小隊五人全部透過共同科目。”在導調指揮使觀摩的軍區、省軍區首長,他們難以相信,在這樣惡劣的地理環境中,林蔭方向這5個小新兵竟然全部透過了。

比武總體情況:現在有1個隊(2號偵察兵小隊)已經被淘汰了,參加比賽共10個隊,50人,現在只剩下40個隊員了。

現在大家都在準備進行最後一個實戰對抗環節。